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动漫数媒等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性教学环节。目前我国高校单纯课堂知识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工作室制作为一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通过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的教学等模式,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习欲望,营造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师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应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必须强化高师的教育实践性课程,必将有助于高师生师德的培养;使高师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高师生的职业技能;促进高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并且唤醒了教师的专业意识,培养未来教师具有可持续的专业发展的能力,这也必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动手协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与市场接轨的设计能力,体现了设计为消费者的服务意识。该模式业已成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发展方向,需要从实践设施、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大纲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按照市场项目运作,及时进行项目总结评价,采用灵活、开放的方式开展课程设置和考核,从而有效促进师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经历和探索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育人的重要性和艰难性,经历了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的艰辛历程。在带领名师工作室的几年里,工作室探寻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在历练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以期能够更好地引领和指导教师快速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的增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动漫工作室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增进师生互动,也为学生动漫作品创作提供了实践场域,还能打破传统古板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动,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工作室模式的运用,能够充分促进动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性、实践性都更胜一筹的动漫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213-215
通过建立课外师生工作室实践模式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关课外师生工作室的创建较为完整的改革思路和做法,对其他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适应当前教育教学趋势的要求,适合在新升本院校,特别是各工科院校推广。  相似文献   

7.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院校教学中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理论课、实训课及试验课三者相互隔离的界限,有机地将理论、实践教学及技能培养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紧凑与集中,直接将教学场所搬进实训室,有助于师生双方在边教、边做、边学过程中体现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出理论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能力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进取,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学》是高等农林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研究型设计性综合实验在课程实验及实习中的应用,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学生德育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高师生德育能力缺失的现状,通过强化专业教育、示范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和环境教育,培养高师生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学慧 《广西教育》2011,(27):102-103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工作室,加强工作室与行业的横向联系,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采用真实项目、虚拟项目、设计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开放工作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育科研组织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等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彰显其独特价值。这是因为工作室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了从"预成论"到"生成论"的教学观念转化,冲破了通识教育、课堂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的藩篱,施行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全人教育。学生在主体能动性下获得"内生能力",得到"内生性"的完善与超越。教师完成了角色的现代性转换,在增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德行涵养、人格魅力,形成教学相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是助推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面对培养主体复杂多元、水平不一等问题,“工作室”对培养主体进行分层规划、联动培育,通过阅读联动、实践联动、研究联动、应用联动等培育策略开展实践操作;通过愿景赋能、评价赋能,落实运行保障,以助推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詹筱茹  韩帆 《教书育人》2011,(12):96-97
实践教学是动漫数媒等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性教学环节。目前我国高校单纯课堂知识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工作室制作为一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通过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的教学等模式,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的社会里,教师要充分发展自己,谋求职业发展和提升专业水平,需要培养如下基本能力: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交往能力:对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实践的反思能力;对学生及教育活动的研究能力;获得、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维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注重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即激发学生教学思维、触发教学灵感,以期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发挥教学水平,达成优质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文教资料》2010,(22):105-107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而艺术类高职教育则特色不鲜明。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能够缓解这些问题,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较为完善的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体现艺术类专业教学特色,加大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促进产学研结合,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能力培养找到载体,缩短毕业生与行业用人单位的距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如何改进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是当前高师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实施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到中小学辅教,让学生尽早地熟悉中小学、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且熟悉专业动态,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因此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认为,为使专业教师可以更好地参与职业规划教育,应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各年级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多样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组建师生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并从班主任角度帮助学生规划个性化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9.
李呈栋 《学周刊C版》2023,(4):103-105
英语学科具有交际性和应用性等特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过去很多教师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没有在课堂中积极组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活动,导致学生的语言应用及交际能力得不到发展。而通过引入对话教学,能够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应用对话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对话活动中应用课堂习得的英语知识,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遍重视。学界对名师工作室的理论探讨较多,但对名师工作室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操作策略有待于深入研究。通过两轮共6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基于价值引领的名师工作室文化系统,开发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阅读,坚定信念夯实理论;课例研究,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智慧表达,提升论文写作水平;实验创新,彰显化学学科特色”的研修策略,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