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异化归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策略,翻译研究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完成了从方法到策略的飞跃。回顾我国近百年文学翻译史,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宏观轨迹一目了然。异化翻译试图通过译文求新求异,以促进本土语言和文化更好地发展;归化翻译则力求异质因子本土化,用来迎合社会、政治及文化要求。虽然在我国异化派和归化派曾为主宰文学翻译策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依据辩证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不存在非彼即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对抗,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中杂合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重新认识翻译界争论不休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本文从杂合视角分析了归化、异化,探讨文学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提出了杂合的翻译策略。即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4):25-26
在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国菜谱翻译策略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菜名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哪一个更适合中国菜谱翻译。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的研究,以及中国饮食文化、菜名的特点分析,从文化角度提出菜谱翻译应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的论点,同时提出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运用到菜谱翻译中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归化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两种基本策略倾向。异化翻译策略提供的异质因素有助于打破、更新与重组读者的原图式,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强,文学翻译会由最初的归化逐步向异化倾斜,异化翻译策略会逐步成为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文化现象翻译的趋势。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无穷尽性,从历时性来看,异化翻译只能是一个逐步加深、逐步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翻译的归化/异化的讨论大多局限于文本的语言学认识范畴.本文跳出技巧探讨的层面,试图从影响翻译中归化/异化的选择因素入手,将翻译策略的选择置入接受语文化的历史语境中,展现其中涉及的种种操控因素、权力互相交织影响的复杂的图景.结合当前文化全球化的特点,对今后我国文学翻译的归化/异化提出建议,希望给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专门论述道教术语翻译方面的论文很少。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道教神仙术语英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文章首先论述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了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最后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策略视角下道教神仙术语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姣姣 《文教资料》2009,(30):49-49,238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本文在讨论归化与异化的优缺点之后,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译文为例,着重分析了异化这种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承栽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对翻译过程有着巨大的影响.归化和异化是处理翻译中文化问题的两种主要策略.但针对具体问题究竟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是一个久而未决的话题.本文主要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合实例,重点探讨了文化因素对于异化和归化翻译的影响及选择,并指出译者对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合理态度: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是矛盾的统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没有必要对二者分割对立,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传播异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包括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元关系的两轮明示——推理过程的交际行为,将读者纳入整个翻译过程,确立了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译者在选取异化归化策略时,既要考虑提高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之获得异域文化的审美需求;又要考虑迎合读者的认知能力与阅读习惯,使之提高对译作的兴趣。也就是说,译者在选取翻译策略时,要确保读者付出的处理努力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读者就像一双隐形的手,操纵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借助功能主义翻译观,对汉语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的翻译进行探讨。从旅游翻译的目的出发,通过对潜在旅游者体验、了解一种新的文化这一旅游动机的研究,作者认为,译文要达到激发潜在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目的,必须要保留源文的异域文化色彩。然后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的比较和跨文化交际的分析,作者提出:要保留源文的异域文化色彩,译者应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通常包括直译和音译。在异化翻译方法会导致文化真空时,译者必须采取补偿措施,包括:加注、补充和类比。当然,译者对源文中对达到翻译目的没有帮助的信息可以删除。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红楼梦》文化专有项英译的对比分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应用于翻译,可以使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靠拢甚至相融合,降低了阅读难度,但同时也丧失了大量的文化附载信息。异化策略将原文陌生的意象和概念在译文中保留下来,突显异域风情,丰富和拓展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但有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是拗口的。总之,两种策略各有长短,在翻译时,译者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有效结合两种策略,恰当地分配二者在译作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文化过滤现象存在的原因,思考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问题,如何能够确保译文文化的原汁原味,从而最终达到归化异化的统一,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且动态顺应的过程。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一直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从顺应论的角度去审视归化和异化,并以鲁迅的异化观为个案进行分析,指出顺应论为正确看待归化与异化之争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偏向于归化还是异化,其本质就在于是否顺应了翻译目的、读者的认知语境、历史背景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