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顺诒的小说评论《读<红楼梦>杂记》在红学研究史上颇具影响,许多观点很有新意和深意,为历代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红楼梦》,悟书也";二、"所谓宝玉者,即顽石",《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三、"为古今人才痛苦不已",江氏对红楼人物多有自己的独到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秦观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第五回作者以秦观的字“太虚”称幻境,意在暗示秦观心性思想与“太虚幻境“陆质内涵的关联;二、小说中有秦观后裔无锡秦家的影形;三、秦观的诗词对《红楼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这部小说,就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引起的激烈的思想斗争来说,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少有的。还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脂砚斋”,在研究、评论。同时,这部小说也就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开始流传,大约历经了三十多年。到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一百二十回印本行世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形成了竞谈《红楼梦》的风气。于是研究、评论《红楼梦》成了一门专门学问,在嘉庆、道光年间就开始被称之为“红学”。  相似文献   

4.
作者新近发现的“红学”研究史料———刘珊《〈红楼梦〉小说八韵》 ,其内容首开《红楼梦》人物鉴赏、评论先河。作者对诗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 ,对其史料价值和认识意义进行了客观评论。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日子里,许多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和著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片面化、绝对化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在对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历史的论述上,就是抹杀一切,一概否定.如何全面正确对待《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必须澄清.本文将把它揭示出来,并进行初步的评论.其一,有的人为了说明他们关于《红楼梦》是“一部写政治斗争的书”,是“政治历史小说”的论断的“正确性”,和提出这个论断具有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竟不顾《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事实,说“过去的‘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枉自翻腾了二百年”,却“对这部作品肆意歪曲,一口咬定《红楼梦》的主旨是‘谈情’”,“几乎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谈情说爱’的小说”.二百多年来,新旧红学派都把或几乎都把《红楼梦》的主旨说成“谈情”吗?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是不是都错了?称《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是不是就是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关于第一点,我认为并非事实.《红楼梦》问世后,受到社会的极大注意,出现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所谓“红学”.人们对《红楼梦》的主旨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有不少人把《红楼梦》视为“情书”,说“《红楼梦》工于言情”,“其言情,乃妙  相似文献   

6.
约在《红楼梦》问世后半个世纪,十九世纪初叶,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一部长篇小说,就是李汝珍的《镜花缘》。清人王之春评论《镜花缘》时说:“小说之《镜花缘》,是欲于《石头记》外,别树一帜者”(《红楼梦卷》第286页,以下注引此书不注书名)。胡适也在《镜花缘考证》里,评价《镜花缘》为“第二流佳作”。小说以独有的创作形式和新奇的艺术构思,在我国文学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以佛教哲学的“苦了”为主题思想的人情小说;“苦了”既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也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主题和核心;它涵盖全书,制约整个情节发生、发展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红楼梦》中择要拈出其悖谬瑕纰加以分析论证 ,探析《红楼梦》是由《风月宝鉴》《红楼梦初稿》和《石头记》初稿三部不同主旨的小说合成的创作过程 ,并指出“三书合一 ,天有难就”。  相似文献   

10.
论《红楼梦》中姨娘的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评论《红楼梦》的一些文章和著作中,给这部小说里姨娘一类的人物,定过这样的一种阶级身份:叫做“半个主子”。在“四人帮”掀起的那阵“评红”喧声之后,这种“半个主子”说很是风行一时,成了无人公开怀疑的定论。一九七四年出版、一九七六年重版的一本十五万字的署名洪广思,取名为《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评〈红楼梦〉》的“评红”专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是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评论《红楼梦》的第一人,其悲剧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王国维通过“解脱说”,“优美、壮美说”,“三种悲剧说”,深刻剖析了《红楼梦》的关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讲究诗味或“趣味”的意境小说,这是它区别于传统旧小说和西方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红楼梦》的意境既存在于局部,更存在于整体,并具有层次性,即有尘境、幻境、空境三个层次构成,使得小说既有模写直观感相的认识功能,又有传达活跃生命的抒情功能,还有探索人生和宇宙奥秘的哲学功能。《红楼梦》的意境美,给人悲剧美、哲理美和空灵美三种不同的艺术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解脱”说和“第三种悲剧”说评论《红楼梦》显得削足适履、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一部广泛流传的文学名著,往往和一个广泛流传的童话故事一样,隐含着一些最普遍、最强烈的情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直被中国文坛奉为本民族最伟大的小说。数百年来对这部作品有过各种各样的研究、考证、评论,以至于在中国出现了专门的“红学”。有人说,《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这有些道理。因为曹雪芹的经历确实和《红楼梦》中描述的生活有着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琪 《语文知识》2015,(5):40-45
《红楼梦》内容浩繁,主题深广,头绪众多。初读者如何尽快了解全书内容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研读心得,提出了整体把握《红楼梦》的八条线索,姑且称为“八一一”读法。有了“八一一”读法,可使小说阅读有“高屋建瓴”之感,收“抓纲务本”之效。一、一僧一道读《红楼梦》,会发现从开头到结尾乃至每到关键情节都会有僧、道的影子,不理解僧、道在小说中的作  相似文献   

17.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8.
在王国维早年所写“哲学上及文学上之撰述”中,除了著名的《红楼梦评论》以外,另一篇表现“其见识、文采亦诚有过人者”的论文,当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是在本世纪初,从研究哲学入手,开始其学者生涯的。如果说,《红楼梦评论》的“立论”是在“叔氏之立脚地”,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宇宙之大著述”、“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的考察,系统地“畅述”了他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一九○三至  相似文献   

19.
<正>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曹雪芹浓笔重描着力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从一九五四年以来,为了批判俞平伯同志的“钗黛合一”、“两峰双水”观点,许多评论家过左的和不实事求是的指摘了薛宝钗这个封建时代的规范淑女。为了强调“钗黛对立”,在许多评论中,把薛宝钗一般的说成是阴险、奸诈、阿谀、庸俗;有的说得更坏。宋浩庆在《红楼梦六十四、六十七回辨》一文中就是这样认为的,说她“外表美丽和善,内里丑恶奸诈”。诸如此类的评论并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原意,也不符合在《红楼梦》作品里其他人物对她的品评(包括脂评),更不符合我们读《红楼梦》的观感。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明中叶产生的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清前期问世的一部现实主义人情小说.乍看起来,两部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细细研究、慢慢品味、认真比较之后,却发现两书有许多被人们忽视的共通处.无怪清人张新之说:“《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红楼梦卷》第154页).“脱胎者”,是说《红楼梦》是由《西游记》孕育变化而产生的;用今天的话说,即《红楼梦》的创作,在许多地方是借鉴和继承了《西游记》的优良传统,并发展了这些传统,从而使《红楼梦》成为登峰造极”的旷世杰作.现对两书作一比较,以求教于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