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汉奇 《收藏》2001,(8):75-75
皖南徽州一带在明清鼎燃时期,一些旧式的宅第、家具上常有古代能工巧匠们的雕刻,其中不乏精品。我最近收藏了两块被人废弃的窗板.每块长1.43米,宽0.37米。经过清洗,上面那6幅古代建筑的精湛雕刻清晰可见,着实令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金宝山 《收藏》2001,(12):31-33
在姑苏千年古镇木渎,有一座全国第一家“江南古代建筑木雕陈列馆”。主人郭凡夫取“椽竹薪桐识者珍”之意,自写榜书“椽薪郭”三字,刻于匾上,悬于厅堂正中。  相似文献   

3.
郑文宏 《收藏》2001,(8):73-74
在中国美术史和民间雕刻史上,明清之际的浙江东阳木雕和安徽徽卅I木雕均以广博的内容、谙熟的技法、别致的风韵而影响久远,扬名海外。这两种富有特色的地域民间艺术均以直朴、率真、生动、充实的雕刻语言记述了明清时期浙中地区和皖南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产生、发展过程,艺术地再现了两地广大庶民们喜闻乐见、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惊湖 《收藏》2007,(3):127-127
我曾祖父曾开一爿当铺。某日一和尚捧了一尊佛像来,要当50块大洋。我曾祖父感到好奇。信口说了一句:“只见和尚当袈裟,哪有和尚当菩萨?”和尚听后双手合掌道:“阿弥陀佛!和尚要钱经都卖,贫僧当佛不足怪。”拿了银元后扬长而去,一直未曾来赎。我家因此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周恰静 《收藏》2006,(6):139-139
昔日不为古玩界看好的明清木雕花板,因其深厚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近年受到青睐,行情成倍上涨,并成为都市新居时尚装潢新宠。如今人们装饰新居,在使用现代装饰手法的同时,还会用几块古色古香的木板镶嵌在墙上,巧妙地将房间进行分隔,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这些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装饰物,就是木雕花板。  相似文献   

6.
星子 《收藏界》2012,(4):117-117
年初,化乡下访友,住一户农家看见几块黑黝黝的术雕,我捡起来一看,很是惊讶,这两块木雕除了灰头土脸外,保存得还算完好无缺。一块的主题是“衣锦还乡”,主人骑着高头大马,身后是旌旗展动,左面早有乡人躬身迎接;另一块的主题是“加官进爵”,主人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宫殿前,身后是手捧官帽、绶带的侍青,  相似文献   

7.
张祖仁 《收藏》2007,(8):135-135
福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其木雕历史悠久。福州木雕是从民间家具、建筑、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工艺精湛,名家辈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徽州木雕在中国乃至世界民间艺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徽州木雕是当时徽州经济与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展示出徽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艺术装饰风格。每一幅徽州木雕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幅徽州木雕都是徽州人思想认识的一种反映方式,它内涵丰富,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夸张。徽州木雕图式运用最为简洁的表现形式,并且运用夸张的方法对造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雕刻再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这些木雕为徽州建筑如虎添翼,更增添了徽州建筑的神秘魅力。  相似文献   

9.
李烈初 《收藏界》2011,(6):96-98
挖空心思的吉祥画早年的中式民宅,都有中堂间,作为会客、议事、拜神、祭祖之用。屋间多的,还建有前厅后堂。厅堂里都悬挂书画,往往是中间一幅大画,两边悬挂对联,这种大画,就叫"中堂"。前些年,金华文物地摊上,发现一对木雕贴金的小狮子,头、尾翘起,背部凹而平。  相似文献   

10.
张家花园建筑群是传统庭院式民居建筑与云南彝族土掌房建筑式样相结合的建筑典范,其装饰艺术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边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