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原理不能为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提供合理的法理解释,而雇员身份的特殊性可以给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提供独立于民法原理的另一种法理基础。在民事身份的演化过程中,正身份和负身份的古代法含义随着契约社会的发展,转变为强势身份与弱势身份,但并非所有的负身份者都能合乎民法原理和逻辑地接受其社会化的保护政策。雇员身份与民法内在逻辑的冲突决定了民法社会化的范围无法合理地延伸至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的稳定诉求是由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人身从属性所衍生的义务决定的。而且,人身关系先于财产关系,因而,对劳动关系而言,稳定诉求比和谐诉求更为本质。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编制"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从本质上讲,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和高校的组织特性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学术组织,又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组织身份属性。在高校人事编制管理从单轨制向双轨制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面临着组织身份多样化和认同疏离的现实困境,呈现出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不清的状态。因此,创新高校人事编制管理制度,确立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的职业身份属性是促进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很早即有契约,但契约主体的自由意志受到扼制以至泯灭。中国古代一直缺乏现代契约精神;古代契约不是自由意志的结果,反而表现出浓厚的身份性。本文通过对古代契约身份特点的分析,希望人们正确认识古代契约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弘扬现代契约精神,在中国需要来一次真正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传统“礼制”文化赋予人们以依附性人伦的身份意识,作为潜规则运行于德育之中,使现代德育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学校科层制下演绎着人身依附关系,德育主体的道德人格难以挺立。要走出传统身份意识对现代德育所架设的樊篱,就应该推进教师专业建设并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发展德育模式的现代性,变革学校制度的德性。  相似文献   

5.
鲁迅笔下人物形象,体现了鲁迅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他严厉地批判了固有文化系统所形成的身份关系,认为:民族在现代世界的文化格局中处于弱势,与这种落后的文化关系相关;建立新的文化关系,寻求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相邻关系是相邻近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利用人之间,一方所有人或利用人的支配力与他方的排他力冲突时,为调和其冲突以谋共同利益,而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针对我国目前私法对新型相邻关系调整的不足,从公法的角度思考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试图构建公法相邻关系调整体系,以期建立起私法相邻关系法的"抑制型"保护与公法相邻关系法的"预防型"保护互补机制,以弥补传统私法在调整相邻关系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是否具有雇员身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严重分歧。无论是原劳动部309号文第12条的基本立场,还是各学说争论背后所蕴含的共识,均表明学生雇员身份认定的首要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劳动和教育的关系。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和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之下,采取劳动和教育的“两分法”认定学生的雇员身份具有可行性,即基于实质的内容识别劳动要素和教育要素,以确定学生用工属于教育关系还是经济关系。只有排除学生用工中作为教育的特殊性要素,才能在经济关系中按照一般性的标准作出学生雇员身份的认定。“两分法”的思路遵循了雇员身份判断的一般性规则,解决了无法可依的困境,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面对学生用工多样化的现实状况,劳动法和教育法应当在制度上对学生雇员身份采取开放的态度,确立差异化的保护政策,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从而使劳动与教育关系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育话语体系中,身份认同是人们获得荣誉感和幸福感的源头,直接支配着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在身份认同视域下,辅导员具有制度身份、社会身份和自我身份,这种多重身份使得辅导员队伍面临以下困境:一是角色冲突,辅导员身份丛集且内部失调;二是效能感低,辅导员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三是理性失衡,辅导员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四是增益不足,辅导员社会支持力度低于现实所需。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动力系统、社会支持、职业权威和职业文化等四个层面探寻辅导员身份认同的价值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身份与命运是一个历史命题,由特定的历史所塑造。中国的农民正走出旧体制给予他们的身份歧视和限制,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农民目前正在体验和展现这种旧邦新命。传统农民身份的终结、新的公民权利的获取是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变迁所致,也与现代国家建构密切相关。其中,政治既是限定农民身份与命运的重要主体,也是农民试图改变命运所求诸的重要手段。进入二十世纪中叶后,当国家意识形态宣传农民获得解放时,农民也很快陷入新的困境,走上被集体化的道路。农民工的出现与农民的流动是农民对城市分割身份歧视制度的挑战。当下要建立一种体制,使农民与政治的关系建立在协调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权益保护机制上。新生代农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更加世俗也更加理性,对国家政治生活提出了更多问难,也蕴涵了更多变数。农民正在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变,这种历史性的转变,正是农民的新命。  相似文献   

10.
杨挺  龚波 《教育研究》2012,(5):31-35
学校法人身份的获得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该措施出台的背景、学校法人身份面临的困境、法人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的审视,可以看出这一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必须从公法的角度重新思考学校法人身份问题,并在政府管制与学校自主之间保持合理的度,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