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观元、明时期云南西部疆域之变迁,有元一代直至明初,云南西部疆域的拓展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迨至明朝中后期,云南西部疆域开始收缩。分析此期云南西部疆域变迁的原因,这其中一个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即与此间中央王朝力量的消长有莫大关系,但同时应认识到,它亦与周边力量的强大与否息息有关。  相似文献   

2.
最近 ,西部论坛组委会向世界提出了中国西部由“10 2 2”组成的这一最新定义。“10”是指西南五省市区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和西北五省区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 ,前一个“2”是指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 ,后一个“2”是指湖南湘西和湖北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的总面积约为 6 85万平方千米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1% ,但人口远远少于东部 ,至 1999年底 ,西部地区总人口约 3 6 5亿 ,只占全国人口的 2 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 ,人口稀少 ,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  相似文献   

3.
出于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考虑,秦汉时期对广大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由于自然环境、民族族属、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不同,秦汉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西北地区主要以军事行为为主,而对西南则主要是因其故俗而治。秦汉时期的西部拓疆拓展了我国的疆域,壮大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古地名简释     
夜郎:西南古国名。据《后汉书》对夜郎“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的记载,战国夜郎辖境,大致当今贵州西部、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地。从解放后贵州地下出土的文物看,汉时夜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在今贵州中西部的清镇、安顺、平坝一带。相传夜郎王多同曾问唐蒙:“汉孰与我大”?后世所传“夜郎自大”的典故,即本于此。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置样柯郡。此后历汉至唐置有郡县。时废时置,辖境亦时有变动。至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改名珍州。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为1.5亿人,总面积为6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4%。我国的陆地边境线长达2.1万公里,分布着123个边境县,与12个国家接壤,这些地方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30多个民族与外国同一民族毗邻而居。我国西部包括西北和西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和重庆11个省区市,拥有全国2/3的国土面积和22.8%的人口,大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我国的民族状况和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花大力气搞好“西部建设”。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的唐古拉山,经西藏昌都东南流贯云南西部,于西双版纳南端流出我国国境之后,称为湄公河。沿途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长4688km(我国境内部分长2513km。其中云南境内长1240km)。其中、上游穿行于横断山脉间,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并多石滩。澜沧江是流经我国唯一贯通6国的国际河流,素有大西南通向东南亚的“黄金水道”、“东疗多瑙河”的美称。 丰富的自然资源 澜沧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仅在云南境内中、下游河段,可开发的总装机容量达1.3×10~7kW,年发电量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流动的疆域:全球视野下的云南与中国》八旗版中文史料引证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其历史部分基本依靠《云南史料丛刊》完成,但因资料的辗转抄引和不查对原文,出现了诸如杨慎的《论民》“迷思”及其他史料引证讹误,包括存在争议的不当认识和大量技术性问题。因此,解决的方案是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的结合,建设“云南数字人文”平台,以方国瑜先生“烧砖造瓦提供材料”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料集合和资源共享。但是,西方学者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始终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系谱,我们要摆脱这种系谱,建立起符合历史真实的中国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包含了明朝对国家基本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疆域观。明朝国家基本认识以明初"中国"一词演进为含括我国历代王朝疆域范围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通称,在此基础上肯定元朝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正统的延续,认为元朝继承历代王朝发展形成了"中国封疆",在此疆域内各民族活动的区域均是中国疆域不可分割的部分。明初的国家疆域观在治理西南边疆和正确处置麓川势力扩张引发西南边疆危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践,从而实现了西南边疆较长时间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自“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提上日程,这些昔日相对“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越来越吸引国人的眼球,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这些西部地区的高校聚集了一大批我国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设施。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本篇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介绍一下部分西部高校,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滇西的沦陷,到滇西反攻战收复失地,都对滇西土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反攻.同时也为了收复滇西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失地,在滇西人民和盟军的支援下,集中16万人的兵力,发动滇西大反攻,于1945年1月将日寇彻底赶出滇西,并胜利与中国驻印军会师缅北.滇西反攻是中国军队与滇西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典范.滇西反攻以最先收复国土载入史册,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白族名家大姓在滇西盐井区域的开发中,促进了人口、经济和文化这三大过程的整合与变化,使偏于滇西一隅的白族盐井地区民族社会进入了“略与中夏同”发展层面,为祖国西南边疆各民族的融合与国家认同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土地法案,将西部土地收归国有,再通过出售和赠予等手段将这些土地转为私有。西部国有土地私有化成为美国西部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美国联邦政府开发西部的主要手段。这种处理土地的方式对美国西部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中法滇越勘界之初,为保疆土不失,未雨绸缪,出谋划策。他根据中越边界的实际情况,提出固藩属,保越祀;争北圻固边防;收民心,依民众等主张,积极为我方在界务交涉中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区发展优先次序和发展经济学新思路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经济学理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西部特别是云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以“三个代表”为行动指南,演好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西部新文化和为西部地区人民谋利益三部大戏。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清末民初,云南边疆与内地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土司及边民尚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既不利于政府边地行政,也不利于边疆危机的应对,所以边疆开发和边地国防建设尤为迫切,云南边地教育亦因此在民国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云南边地教育培养了大批边疆人才,促进了边疆开发,凝聚了一个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内核的民族共同体,为抵制英法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云南边地教育不仅是影响政府边地行政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防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