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概念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来的。对此,虽然我国理论界很少有人提出过异议,但是对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却是不尽相同的。这种情况在政治经济学、历史等有关书刊文章中均有所反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的,所谓“其余的野蛮人群”,只能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经济特征的原始部落,而不是农业部落。因游牧业要早于农业而产生,故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并不意味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在原始农业逐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原始社会共同体间的分工与交换周斌一、原始共同体间的自然分工与对外交换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它包括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按照恩格斯的意见,原始社会的分工有自然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我见。由于第一次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辞海》、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和一些流行的古代史著作中,都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解释为原始社会中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最先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进行明确论述的是恩格斯。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有些最先进的部落……其主要的劳动部门起初就是驯养牲畜。只是  相似文献   

4.
王三义 《天中学刊》1999,14(6):88-92
摩尔根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结论,本来很明确,但在教科书的转述中,或部分研究者的论文里,反而阐释得扑朔迷离。关于“畜牧时代”,关于“社会大分工”,这两议题,重新审视原著,便可认识清楚。其一,“畜牧方式”涵盖一定历史阶段,先于农耕,孕育出农耕和游牧两种生存方式。其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部落从其他野蛮部落中分离出来”,即使在今天有大量考古新资料的条件下,这一点仍然经得起推敲,没有标新立异另辟新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安俭 《西北师大学报》2000,37(1):107-111
部落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部落是由互相通婚的几个氏族组成。其特点是:有自己的名称、地域、方言、首领、议事会、宗教和风俗等。通过对部落的概念、政治体制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部落是一个政治体制较为完备的,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政治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部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其残余势力将会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但已与原来的部落有很大差别。对部落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裕固族和哈萨克族等的部落政治社会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合肥师范学院程志宏同志来信问:恩格斯说:“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中分化出来:这是头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但(?)据《辞海》(试行本,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有关条目说:“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哪个说法对。我们请顾学荣同志解释如下,请参考。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50年代,有人曾对这种看法提出过异议,但未深入展开讨论。至今,这种提法仍颇为流行。他们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说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以及原始人群分化成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刘佑成:《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哲学研究》1981年第5期),也有的说“畜牧业大概已从农业分离出来,成为浊立的经济部门,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刘华泽等编《中国古代史》第22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我们认为,这种把第一次社  相似文献   

8.
铁器时代     
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金属器具时期。还在青铜时代之前,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分工。到铁器时代,一开始便为手工业的专门化造  相似文献   

9.
他以连续5次考试稳居全班倒数第一,被班主任塞进了"篱笆部落"。我们几个老一辈的原住民为他开了个小型的欢迎会,可抱着书本坐在我身边的苦瓜却哭了。没骨气的家伙,我很鄙视他。"篱笆部落"的名字是我原创的,其实它的规模和形态远没有那么诗意——3张课桌,6把木头椅子,课桌前面是本班的劳动工具:扫帚、拖把和铲草的铁锹们,椅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红河学院与佩拉德尼亚大学国际科研合作课题"中国莽人族群与斯里兰卡维达部落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课题需要,课题组成员赴斯里兰卡维达部落进行田野调查。文章重点调查了维达部落人口分布和居住环境、宗教祭礼和婚丧礼俗以及斯里兰卡政府对维达部落扶贫搬迁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情况。由于受斯里兰卡扶贫搬迁政策和外界现代化元素的影响,维达部落生产生活、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化,但依然保留了许多原始痕迹。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初,属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因与准噶尔部不和,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繁衍生息。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众起义东归,历时半年,途经艰险和苦难,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终于抵达故土,促进了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目前学术界大体归为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沙俄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二是民族向心力和文化认同;三是清政府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笔者认为:除以上原因之外,准噶尔部的平定也是土尔扈特部东归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华夏民族的刑法不是皋陶创制的.尧命"皋陶作士",是部族战争因素影响传统法制的重要体现,尧舜禹希望借重皋陶所在涂山氏部落的力量,维护部落联合体的安全,同时维护正在兴起的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权威.作为华夏部落联合体的第一个刑官,皋陶为传统法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女耕男儒”表面上看似是海南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性别分工形态,但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视其为一种性别权力关系,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两性之间权力和地位的博弈.“力田”、“负贩”的行为让海南女性从家里走到家外,极大挑战男性的尊严和地位.但流行于古代海南地区的“男子生来即读书”的价值观将“女劳”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相挂靠,使女性“主外”行为成为服务于男性的从属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外”行为的从属性和服务性使其社会价值被贬低,相反,男性的权力和地位却得到维护和加强.“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最终演变成海南独有的“女劳”且“女卑”、“男逸”却“男尊”的父权文化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分工体系架构下的家庭劳动,认为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区别在于家庭劳动比社会劳动缺少了价值交换环节,故而,在当今社会不被社会价值体系认可,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女性从家庭劳动中逃离出来,在社会劳动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定位。而这种定位最终又会对家庭造成非常强烈的冲击,进而对整个社会影响深远。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分析,寻求某种可以解决家庭劳动价值的认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价值思想最集中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学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将“美学的标准”放在第一位,科学地确立了学批评是学艺术美的守护神地位。“历史的标准”必然地生发出学批评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从而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人关怀是马克思恩格斯学批评终极性的价值取向,在对人类自由自觉本质全面解放的追求中,“美学”与“历史”达到了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潮客关系简论--以潮汕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客家学和潮州学、客家族群和潮州族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以潮汕地区的例子,从民间信仰、饮食习俗、建筑文化等方面,探讨两个族群文化混融的现象。指出,作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特质,在族群分立的边缘区域,并非清晰易辨,反而是混融不清的。  相似文献   

17.
政治因素——主权国家特别是传统大国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所做出的政治抉择一是推动全球化运动的决定力量的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论思想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决定论,而是众多因素的辩证互动论;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误解为单一经济决定论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转向”:由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哲学理路转变为新的实践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城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城,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城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在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城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是自愿性失业。从经济学角度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分析可知,从地域上看,我国目前存在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劳动力市场;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环境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科学主义、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逻辑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阻力.笔者在分析原因之后,从舆论宣传、制度保障、课程开发三个方面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