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敏洁 《广西教育》2014,(17):94-9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张其志 《教育探索》2000,(11):13-14
创造是人的天性。“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 50万年与环境斗争所流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1]“是所有人类共同的特征” [2]。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但只有通过后天的环境和精心的教育,儿童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得以生长。如果儿童的创造潜能被压抑、被束缚、被埋没,儿童的创造性便会枯萎、凋谢。因此,“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应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3]。  我国的近现代教育,可以说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创新教育的概念框架中,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居于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位置,从而对现行教育的观念、制度等提出一系列改革要求,这意味着创新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创新才能实现。一创新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创造本位”,即以是否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评价一切教育活动成效的标准。与创新教育相比,现行教育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继承本位”,即以学生对人类已有认识成果吸收的数量作为评价教学活动成效的主要标准。“继承本位”的教育理念体现在现行学校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开展创新教育需树立的新观念 开展创新教育需要树立的新观念可以从大的方面提出许多,如“开放观念”、“终身教育观念”、“超前观念”等等,这里主要介绍与创新教育关系比较直接的几个观念: 1.创造的价值观。创新教育的成功实施,首先要使创造力的伟大价值深入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乃至全社会每位公民的心。那就是:创造是人类文明之源,是新世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之重要手段,是社会前进之动力,是个人成才之基础;创造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类智慧中最绚丽的花朵,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对国家来说,…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职能就是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高素质的人材,而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人的创造力的发展。本探索了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问题,将开展创新教育和发展学生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学生创造视野,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素质教育,以适应“三个面向”及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尊重儿童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奴性的教育,毫无创造力可言。我国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人本身的发展需要,常以牺牲儿童现时的自由去换取想象中美丽的未来,以牺牲儿童的创造力去获取高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到了许多知识却不能创造。在知识经济时代,失去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因此,时代呼唤民族创造力,教育要承担起这一使命,关键是尊重儿童,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创设一种民主的教育氛围,这种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为 《四川教育》2000,(2):14-15
“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一创新教育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调动人的创新欲望,训练人的创新思维,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在培养目标上它具有更强的鲜明性、针对性、时代性。对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要建设发挥创造力的环境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的战略决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韩国1995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瑞典、德国和东欧各国早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要求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培养创造能力已居于核心位置。创新教育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同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客观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真正落实创新教育的一大举措。本文拟对创新教育评价的特点进行一些探讨。一、创造力的含义关于创造力,已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解释创造力。但创造力的定义中,都忽视了知识对创造力的价值和作用。综合不同观点,我认为:创造力是根…  相似文献   

13.
陈冬梅 《早期教育》2011,(11):50-52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他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应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本文分别从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指导等方面,阐述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思想品德课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创新与创新教育作了界定以后,着重从树立创新教育的观点,制定创新教育的目标,选择创新教育的方式,开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改革考试内容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实施,进而从学校管理观念创新,强化民主管理措施,建立相应保障措施尽力增加素质优良的教师数量,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以切实“减负”来为学生创造培养兴趣与发展创造力的条件以及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以学校管理创新来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儿童时代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教育作为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对儿童具有的那种珍贵的创造潜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应当加以保护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此浅论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改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师方面看,一般说来,已扎根于教师头脑中的是只知研究教材,考虑如何教,而极少研究孩子如何学,如何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一些教师的美术教学方式是:教师范画———孩子临摹———评价结果。评价时重看孩子…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研究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和教育民主的思想,分析了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特点、目标、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见解和建树,以及陶行知关于教育民主的思想精髓,阐明了陶行知关于“创造力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创设教育民主化的和谐氛围,才可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本强调指出了研究陶行知这些重要教育思想对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重要指示,推动教改、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陶行知"五解放"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的教育思想,是其创造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五解放”教育思想是他通过长期的实践,扬弃了传统教育,针对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研究而形成的。在积极倡导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推行“五解放”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苗金凤 《考试周刊》2012,(75):187-188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创造.而创造力又是正常儿童普遍具备的一种心理能力。在创新教育中,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