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互联网络在国内的大范围普及,利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交活动和商务洽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微信应势而生。它不仅是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文化传播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性通讯工具,借助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人人际交往的新宠。本文结合笔者从微信的最初版本到现在最新版本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社会传播功能及其影响,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好的利用微信,让微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
微信是人们目前使用的一款主流社交软件,涵盖了即时通讯、朋友圈、订阅号、线上支付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微信中的聊天头像、表情包,订阅号和朋友圈中存在大量的视觉传播内容,是"读图时代"人们所依赖的重要媒体。本文对这些视觉传播内容的类型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找出它们在视觉传播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移动信息传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书法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微信客户端为调研对象,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5W模式"理论重点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状况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国微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有关党政机构也及时开设政务微信,发布政务信息,服务民众。政务微信产生发展至今,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本文以"武汉发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议从加大对政务微信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务微信的回应性、丰富政务微信推送内容的感情色彩三方面着手,来提高政务微信的政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信新闻传播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作为手机移动通讯软件中的一匹"黑马",通过迅速迭代席卷了亚洲市场。微信同时也是一个媒体平台,其新闻主要通过公共平台雅送、朋友圈分享以及好友互通信息三种模式进行传播,笔者在文中着重对微信新闻的碎片化、准实名化和病毒式传播等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其新闻缺乏深度与思考、同质化和垃圾新闻泛滥等问题。只有不断完善对微信的监管制度、技术体系,提高传者和受众的素质,微信才能成为成为"大数据新闻"时代的先锋。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社会交往功能日臻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集通讯功能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限,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本文基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解读当今环境下微信的人际传播,并就微信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思想,对微信传播进行思考。微信实现了语音的跨时空传播,也开启了人际社交的新局面,是麦克卢汉笔下的"人的延伸"。但本文发现微信是一种具有空间偏向的媒介,尽管它以口语传播为主要特点,却无法突破印刷媒介影响下自我导向的现代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人们基于微信的交流,其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对微信技术的依赖不可避免导致符号化和抽象化的交流主体以及象征性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9.
进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间手机的变革,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1世纪初期是手机发展的飞速时期,在短短十几年间,手机的外观、功能等都得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特别是与互联网的结合,更丰富了手机的种种功能,手机APP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中,其中聊天工具是手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软件,而微信就是目前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聊天、社交APP,成为APP市场中的主力。微信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聊天体验和新颖的聊天环境,其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自身功能的优化中不断的发展,微信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用方式,带给人们许多生活上的便利,本文将结合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具体的探讨一下微信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我们的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与此同时,微信进入了人们的视角,并且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拉进了人与人的距离,并且在生活工作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各高校校园的信息传播中,微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都知道,一所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思想以及信息的传播非常重要,而微信正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介质,有效的实现校园文化以及信息的传播。微信对高校校园的传播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它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文化的发展以及正能量思想的传播。本文就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的传播优势以及微信平台在传播校园文化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微信传播影响的措施和建议,希望对微信在高校校园中的有效传播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复合体,集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于一身,它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信息传播形态,引起了信息传播系统的变革,给整个社会特别是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为捍卫人的"主体"地位,而意从异化的视角对微信展开批评研究,这一批评主要从人内传播的异化、人际传播的异化和人的被奴役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以提醒用户注意使用微信等媒介的适度性,不要沉浸于技术所带来的"美丽新世界"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2.
微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它为各个年龄段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交往方式。目前,人们正处在微信的传播时代,人际交往问题是这个传播时代里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从微信人际交往的动机、特点、弊端等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微信的人际交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从前每天打开微博看一看,现在变成打开微信看一看,从希望自己的微博有评论,到关注朋友圈子是否有更新。就像微信的广告上说的那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超过三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不知不觉间,微信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个媒体交融的时代,而广播单一的电波传播已经无法消化所有信息,于是微信成了争取共鸣、披露真实的发布平台,微信的另一个功能就能大显神通,这就  相似文献   

14.
核心阅读: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微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交与生活。当自媒体迅速崛起,微信公众号广泛受宠,微信已拥有7亿用户,微信圈成为人们晒心情、晒活动的社交圈时,媒体营销人蓦然发现,以电视、广播和纸媒为途径的传统传播模式,已经遇到了成长的"天花板",而以微信朋友圈口碑传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信营销,因为拥有了海量用户和实时、充分的互动功能,正成为营销利器。  相似文献   

15.
陈一沿 《东南传播》2021,(6):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传播的研究已经很难跟上现实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日益频繁,以至于离开媒介难以自拔,特别是微信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软件领域的一次变革,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似乎都患有这种"媒介依存症",个人依赖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与媒介之间建立了一种依赖关系.微信作为一款备受大家喜欢的App,用户数量庞大.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式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白丽敬 《新闻世界》2013,(8):142-143
随着微信的问世与发展,微信用户总量已超出3亿。作为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它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体现了诸多的传播学原理,本文主要从微信的传播特性、传播模式、传播的正负效应几个方面解读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从历史上看,文学的传播方式大体经历了口头传播、纸质传播、网络传播三个阶段。其中,纸质传播是主要、普遍的传播手段,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微信订阅号,开始在文学包括公安文学的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微信及微信订阅号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发布的一款信息交流软件,其以简单的使用技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5):60-63
使用微信交流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默许的沟通"语言",微信的多维度信息传递功能可以消除与传播对象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增强与对方的关联度,将网络人际传播的内容与网络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贴合。微信现已成为交流的常态介质,建构出了全新形式的数字化网络人际传播交流模式。本文根据微信的传播者特征、关系特征和互动发生的情境这三大关键因素来分析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20.
吴进友 《新闻战线》2015,(5):181-182
微信平台作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从微信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号和公众平台等方面都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超越了以往任何传统传播媒介的高度,带领大众进入了全新高效的信息传播新时代。2011年1月,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基于智能终端的免费通讯服务——微信。微信借由网络可以快速发送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同时,运用个人账户、公众平台等功能共享媒体信息并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微信平台将大众传媒传播与人际交流传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