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媒体在高校思想建设、舆论引领、校园文化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其校园新闻传播工作更为复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关注民族高校微信平台建设,不仅能够适应广大师生要求,还能改善民族高校新闻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2.
校园广播,一个伴随高校发展应运而生的宣传媒体,一种曾在学生中引起广泛追捧的校园文化,曾几何时,她是高校宣传工作和校园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载体,而如今,手机、网络的普遍使用,以及微博、微信的日益兴起,在微传播环境下,低头一族、速食文化、微互动这些名词涌入大众视野,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大多数人也更热衷于从手机终端获取信息。有一项调查显示,在高校近90%的大学生们使用手机上网,有些更成为了“微博、微信控”,而校园广播这一传统的宣传介质在高校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淡出师生们的视野,甚至被遗忘。校园广播正面临着如何在微传播环境下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邓晓斌 《青年记者》2017,(29):117-1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在内的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出现,承担传播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个性服务的重要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巨大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基于微信平台的大众传播属性,近年来高校开设、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发布、师生互动、扩散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信是集各种类型的传播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方式,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结构、传播模式以及传播特性,是优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掌控高校网络舆情、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中,微信传播已经成了潮流,探索"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加强平台设置和设备升级,按照社交网络平台对人思想的影响规律,加强管理和分类引导,使"红色微信"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菁瑛 《视听》2016,(11):122-123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崛起,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了传播信息的新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行为习惯和社交方式。微信不仅优化了高校校园文化生态,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机制。新媒体时代,对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来说,利用好、发挥好微信公众号来有效建设校园文化就是一种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体现。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所有的订阅者都是"用户",保证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创作出符合师生视野期待的内容,提高推文的阅读量和转发量,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的传播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作用。作为安徽艺术学院"AHUAC博闻雅音"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的负责人,作者就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如何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高校运营者利用校园微信平台弘扬传统文化、构筑校园文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高校传递信息与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基于对武汉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分析,结合对其他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观察研究,认为微信公众号在校园新闻生产、传播和反馈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郭蓉 《今传媒》2014,(6):155-156
微信以其简单的使用技术和强大的功能为自身赢得众多的粉丝,成为2013年度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类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扩展功能模块,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受众多、传播高效的特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校园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高校都加大了对校园学习生活氛围、科研教学环境等的宣传力度。新媒体传播工具具备掌上移动的特点,能够及时、快捷地传播信息。微信无疑是当下校园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信息传播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困境,探讨高校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微信平台的用户规模大,开发接口多,交互功能强,信息传达效率高,是适合移动用户的生活服务产品平台.不同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不会产生爆炸式信息,信息均在较私密的环境下传达,用户接受度较高,公众账号的公信力较易构建.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推广和宣传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应用微信平台进行校园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不断演变,温州高校纷纷创建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传播,提升高校的传播力、影响力。而温州各高校的微信平台信息传播呈现不同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效果不尽相同。本文作者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对温州各高校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加以阐述,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微信因其便捷的使用方式和丰富的功能呈现迅猛发展之势。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拓展功能模块,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高校巧妙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借助微信平台使校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公益广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此背景下,对校园公益广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推动作用以及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路径做出探索,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国内各高校纷纷借助这一平台来建设和传播自身的品牌形象。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建构和传播自身品牌,对于塑造其亲民开放的良好形象以及积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播方式的演进,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主流的传播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新媒体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深受青年学生们的喜爱,逐渐成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普及,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当今高校最主流的传播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逐渐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微信订阅号在高校宣传、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微信公众号为例,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应如何明确定位与构建板块,从而提升高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微信公众号,已成为自媒体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该功能,以期促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厉国刚 《新闻世界》2013,(11):94-95
随着微博的兴起,各大高校纷纷借助这一平台,建设和传播校园文化和高校品牌形象。微博使生活新闻化,并在提升高校品牌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和谐度上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品牌形象建设中微博平台的具体运用策略包括及时更新信息,传播校园文化,注重互动沟通,准确监测舆情,引导微博舆论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对人们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研究型高校的115名大学生使用微信平台进行知识学习与传播的应用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当下大学生在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了其碎片化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通过知识碎片"零存整取"、提升自我媒介素养、积极构建交流载体、增强学习目的性等,以提高大学生碎片化知识传播与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①如何运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各个机构的“必修课”.根据腾讯《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微信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20多种语言,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并且,微信用户呈年轻化分布,平均年龄在26岁,86.2%的用户在18 ~ 36岁,绝大部分微信用户来自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和事业单位员工.②微信用户已经成为网络群体中的一个大户,而作为微信用户重要来源的高校,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校园信息,与师生、公众建立良好互动,传播校园文化,提升社会影响力.“985工程”高校(以下简称“'985’高校”)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羊”,对其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蒋茁 《青年记者》2017,(8):113-114
信息时代背景下,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推动力的新媒体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信息传播效率、质量、广度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宣传工作贯穿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进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里,深入到高校师生思想心灵深处,既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窗口,也是助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精明强干、激情满怀、务实创新的新闻工作队伍,是信息时代高校新闻发挥更大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