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的主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翻译工作"。没有翻译就没有现代中国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在此之前,中国的翻译工作主要是让世界的先进思想走进来,这些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
田会轻 《文化学刊》2022,(7):182-185
王建华教授编著的《建党百年中国翻译传播研究》将“翻译”与“传播”融会成“翻译传播”的概念,以翻译传播的研究范式,以丰富翔实的佐证材料,回顾和分析了近代特别是建党以来翻译传播的历史,展望了新时代翻译传播的伟大使命和光明前景。对中国翻译传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启示我们,翻译传播始终与社会相表里,与时代共进步,而这正是翻译传播的时代要义。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通过外宣翻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大国形象、构筑中国政治话语权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运用案例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译者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如何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灵活处理中英句式结构差异、中国特色词汇表达和中文四字格结构等翻译难点,从而整合出最贴近目标语读者思维方式的高质量译文,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源语环境和译语环境的动态平衡,达到译文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面前放着两本新书:一本书名《白虎星照命》,另一本叫《漏船载酒忆当年》。原来两本书内容,都是中国翻译大师杨宪益兄的自传。不过前一本用英写成,后由薛鸿时译成中。可贵的是,中译像宪益兄行风格,简洁、明快,没有套话。更有意思的是,应意大利友人之托写的传记,意版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  相似文献   

5.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由中翻译成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通过翻译国家叙事文本来实现,对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具有战略性意义。该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以国家叙事目的为切入点对译文进行研究,探索译者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所使用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阐释并探讨诸如注释、补充、同化、意译、直译、拆分句子、增加衔接词和重构句子结构等一系列翻译技巧。该文可加深人们对政治文献翻译中国家叙事目的的认识,同时也为政治文献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这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伊犁日报》作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唯一一家综合性地方日报,承载着为哈萨克族受众传播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使命。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对翻译也从质量、层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通过举例分析了《伊犁日报》2022年2月—4月哈文版翻译时一般性词语的同义词选择和词语搭配问题,特殊词语的成语和专有名词的常用翻译方法为加词法、减词法、词义引申法,并探讨了汉译哈翻译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该文汉译哈过程中翻译技巧和规律的研究,以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译哈的翻译方法,并在汉哈翻译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林戊荪,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中外著名记者爱泼斯坦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简短发言。文章以爱泼斯坦的四本书为例,探讨了作者视角下爱泼斯坦写作的特点和风格,给外宣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正3月25日,由中国外文局与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光明网承办,光明日报社出版,中国网,外文出版社和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协办的"在中国最优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优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评选活动的揭晓仪式举行。《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茶花女》  相似文献   

10.
张欣 《文化学刊》2014,(1):125-12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水浒传》库恩德语译本《梁山泊的强盗》为研究对象,结合译介学及文化翻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仔细研读《水浒传》原著及库恩译本的基础上,分析译本对原文所做的翻译操作以及对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处理;同时解释中德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及个人价值观对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思维习惯千差万别,为减少不必要的交流障碍,省略是政治话语翻译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以《今日中国》杂志为例,其中政治类通稿的英译存在五大类别的省略现象,即省略形象化表达、重复性内容、文化负载词、不必要数字和针对性表述.结合勒菲弗尔提出的操纵理论进行分析,发现省略现象主要受系统内诗学因素及系统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关键词》是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多语种系列图书,目前已出版发行《中国关键词:第一辑》《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等多种图书。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之后,该系列图书是中国外文局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是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的又一次深入探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系列丛书已与多家国际出版商签订了17个语种的29项版权输出协议。为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今年6月5日,在由国务院新  相似文献   

13.
一切优秀的、得以传世的外国学作品都是那个民族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我们把它翻译过来就能使我们的读也享有了这种财富。不记得哪位学说过“优秀的学是全人类的”,当然因为有语言障碍,就需要把它翻译过来。因此可以说学翻译是一项既重要又光荣的事业。几十年来,我国一代代的翻译家、翻译工作,都是沿着严复、林纾、鲁迅、瞿秋白等先驱开创的路,以自己的才智和创造性的劳动在学翻译这片园地上辛劳地耕耘着。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后期,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了翻译《红楼梦》的巨大工程。此书于1978~1980年由外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在“2004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会议暨首届中国翻译成就展”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我们拜访了刚刚做完手术的杨宪益先生。  相似文献   

16.
黄艳峰 《职业圈》2007,(6X):114-115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这些双关语一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另一方面又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难以完美翻译。文章结合该剧中的一些经典例句及其相关翻译,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0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外文局总编室主任黄卫,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任李丽宁、副主任杨平,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出席了活动。陆彩荣表示,《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是"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语种图书之后,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丰富,包括种类众多。在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国际沟通桥梁,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英译案例,在外宣翻译视角下,译者总结非遗英译难点如非遗名称翻译准确性、非遗相关翻译、标准与形式的统一规范,探讨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达到更好的外宣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的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在西方颇有影响力,其中的哲学术语翻译方法至今具有借鉴意义。总体而言,在其“翻译即解释”翻译观的指导下,冯友兰对中国哲学术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即音译加解释法、译意法(用日常英语词汇翻译中国哲学术语)和反向格义法(用西方哲学术语翻译或类比中国哲学术语)。其中,音译加解释是其主导翻译方法,解释信息包括英语中其他的对应词汇(翻译)、作者对相关术语的理解、对术语翻译本身的探讨等。三种翻译方法共同实现了“求真”与“喻俗”的双重目的,为英语读者营造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魏寒 《文化交流》2010,(1):52-55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辑董惠铭翻译的《巨人》一书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正式出版,另一部60多万字的《战士》已基本完成初译稿。至此,由董惠铭翻译的长达500万字的系列长篇小说《肯特定史》共8部,已翻译出版了7部。身为单位里的一把手,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凭藉自己英语专长,以惊人的毅力,2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勤奋与快乐交织的翻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