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鸟类”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鸟类”意象凝聚了诗人对新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模式的探寻,是诗人在“天下意识”与“田园情结”、“归田之乐”与“穷困之忧”矛盾斗争中,经过寻觅、摸索、痛苦、彷徨、蜕变、超脱的心路历程之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在他笔下,“鸟类”意象也就成为对自然追求的审美凝点,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陶渊明的淡泊情怀和心路历程,找到其返归自然而安然自适的的重要道途。  相似文献   

2.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 ,田园是朦胧而缥渺的 ,东汉张衡《归田赋》中的田园方才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 ,然而张衡毕竟没有归田。晋宋之际的陶渊明葛巾短褐 ,以农人的装束 ,以文人的心境雅趣 ,躬耕南山 ,放歌丘壑 ,完成了这方精神家园的最后也是最现实的建构。后世的田园向典雅而华美的园林发展 ,成为一般文人士大夫可望而不可及的贵族乐园 ,失却了精神家园最初的特质 ,这是田园的异化 ,也是精神家园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情结同艺术的创造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家的创作激情与灵感和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往往来自他的情结。形成海子田园情结的原因包括主观内因和客观外因两个方面。主观内因中个人无意识的郁结和集体无意识的积淀促使了田园情结的最初萌生,而客观外因中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城市生存环境的挤压最终促成了海子成熟的田园情结。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辞令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不仅历经艰辛,而且饱尝饥寒之苦,可是在他的田园诗里,却往往表现出不以田园生活苦为苦,反以田园生活苦为美乐的思想情感。究其原因,就其独具个性的审美视角而言,主要是他从逃禄视角,图存视角,适性视角审视自己的田园生活所致;就其思想渊源而言,主要是儒家安贫乐道的人生观的影响和历代先贤对他的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王维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和盛唐其他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使其具有广泛的欣赏队伍。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别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具体表现为:赏心悦目的感官美;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自我我格的强化;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陶渊明为什么要返归自己的出生地"园田居"?"田园"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田园生活写入诗歌,并真切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出浓烈的田园情结的诗人,为中国诗歌开辟了又一个全新的天地。诗中对农村风光的描述,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达到了田园诗的极致。陶渊明最终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亲历躬耕的甘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方向,田园情结是他诗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田园生活写入诗歌,并真切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出浓烈的田园情结的诗人,为中国诗歌开辟了又一个全新的天地。诗中对农村风光的描述,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达到了田园诗的极致。陶渊明最终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亲历躬耕的甘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方向,田园情结是他诗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中的“五四情结”是由个人在历史事件中的感受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五四时期色彩斑斓的社会大变动,对毛泽东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完善也需要对五四运动进行符合时代意义的理论解释。本文认为:五四时代呈现的变革创新精神、民族解放意识对毛泽东等人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中“五四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而中国革命的需要则是这种情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 ,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王维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 ,和盛唐其他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使其具有广泛的欣赏队伍。笔者认为 ,这是因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着别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具体表现为 :赏心悦目的感官美 ;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 ;自我人格的强化 ;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 ,是指依《民法通则》规定的 ,因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 ,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而造成他人损害 ,施工人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必须依法确认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主体 ,依法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四重奏——教学·学教·教问·问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学教、教问与问教是教师生活中美妙的四重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问,没有教问就可以说算不上教学。这样,教师的一个前提性任务就是学教和问教,否则便难以承担有效的教学和教问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科研工作在高校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拟对我校校级科研资助工作运行12年来的情况作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以便为今后我校开展校级科研资助工作等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我校的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14.
本结合当前素质教育,针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更深一步地探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上.2、由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管理规范化与艺术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在高校管理中两者是功能互补、缺一不可。而在实际管理中,如何把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文,如何使守法行为变成道德习惯,达到两者的内在统一,是实现高校管理规范化与艺术化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郭宏 《鸡西大学学报》2007,7(5):58-58,21
汉语中的"请"字在英语中被译成多个对应词,常引起英语学习者的困惑。本文就"请"字的各种英文巧妙译法做简要说明和归类,供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亚鲁王》是苗族长篇叙事史诗,于2011年6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从“何处唱”、“唱什么”、“如何唱”和“为何唱”四个方面对《亚鲁王》的演唱传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需抓住以下三个关键:一、理解,基于“人性向善”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因此班主任要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二、帮助,教育毕竟是一项师生之间双向的精神活动,应该是充满人性,充满温情的,这就要求教师怀有一腔热情来投入工作,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三、引领,作为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培养都应该有一个理想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发展要达到的高度。班主任只有抓住这三个关键,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开发(R&D)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最重要的决策和行为之一,不仅受到企业本身的重视,而且产业经济学者力图从理论上刻画研究开发对市场结构及其绩效的影响,这样的研究其实是正统S-C-P范式的一种变革,即从行为的视角研究其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绩效的反馈作用,研究开发无疑与市场进入壁垒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不言”之说散见于儒家、道玄、禅宗等各领域,从阐释学的层面来考察这种种“不言”,可以发现它们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儒家之“不言”是有话不说,道玄之“不言”是有话难说,禅宗之“不言”则是无话可说。大致说来,这也可以代表和总揽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三种不阐释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