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小组展开的一种学习方式。任何人都是一定社会中的人,因而合作学习是人际互动,特别是思想交流的高效途径;它一般适合于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而一些执教者常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围绕某个作业项目进行“小群体的共动”,让少数几个“精英学生”唱独角戏。在一些走合作学习形式的花架子课上,他们只管在那里发动“群动”,而不管是不是盲动或乱动。笔者认为:合作不是杂糅,也不是一种认识对另一种认识的强加,它是一个经验自然同化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习的主体——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是一片嗡嗡声,可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种后,老师喊停。学生立刻安静下来。老师们也清楚,这种学习效果不是很大,可又束手无策。要想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4.
钱红 《考试周刊》2012,(74):185-186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合作学习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能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合作、交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感,有效避免知识的简单灌输和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而小组讨论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采用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莘美静 《现代教学》2011,(1):107-107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而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进行,绝非易事。因此,寻找有效途径改变小组讨论的形式化、无序化,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对于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是很有意义的。合作学习不是“放羊”,教师要从有效发挥自身作用的角度思考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莉 《青海教育》2005,(9):41-42
新课程改革无疑给语课堂教学吹进了一股春风,作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三大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尤其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它打破了过去一味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小品表演、参观访问……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有力地挑战了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徐开明 《今日教育》2007,(11S):45-45
美国学者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几人组成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目前。实施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师生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分组即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草草收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首选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具有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条件。对于新教材中很多内容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应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陈梅 《语文天地》2015,(1):41-42
高中生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意识较弱,很多学生喜欢独自操作,学习效果不佳不说,还制约了思维和个性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对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人格都有重要促进作用。一、科学分组,精选合作学习内容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但小组讨论并非合作学习的唯...  相似文献   

12.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首选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具有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条件.对于新教材中很多内容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应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首选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具有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条件.对于新教材中很多内容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题,应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丁邦平 《宁夏教育》2007,(7):155-160
在美国科学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公立学校普遍的科学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学习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在美国中小学科学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小组成员之间克服不良竞争的心理,彼此尊重、友好;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已的经验与观点,  相似文献   

15.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按照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予每个小组明确的任务,根据任务分工共同协商促进的互助式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目的的高效学习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都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形式上,成为一种简单的外部加强的形式,而不是高效课堂所必需的自然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既要适时、恰当地开展合作学习,又要防止其走向"形式主义",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策略,对推进语文课堂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形式而言的.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能力或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组成教学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使聋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已经习惯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走进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去,成为新课改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有些教师走入了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大家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见解,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却是在走形式。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就兜圈子提问;为了师生、生生“合作”,就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完成任务,课堂上不惜开展许多活动,占用了有效的学习时间。这表明,合作学习已经偏离了它的本意。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存在等同于小组讨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硬性合作、闪电合作两种形式。要使合作学习更有效,要做到“三个结合”:主导和主体相结合、广度和深度相结合;效果和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大部分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小组讨论似的合作学习,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在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但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在班上如何组织学习小组,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