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土材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某些声符与以之为声符的同源词之间的意义联系、同一声符的同源词族中各词群之间的关系,仅利用传世文献较难解释,引入出土材料可使问题明晰。另外,出土实物在同源词系联中亦能够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同或相关,并且由同一语源孽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可以汉字为线索进行系联,但该方法常常局限于汉字形体,出现系联不周或者系联不当的错误.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辨析同源字、同音字、近义字、异体字、形声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拟以"周"的谐声偏旁字的系联情况为例,说明上述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检索到以"票"作声符的字有"僄""剽""嘌""嫖""幖""慓"等22个。依据"声符示源"的原则,这些形声字的词义与"票"存在一定的联系。"票"具有三个意义特征:轻举、迅疾、明白,并引申出末端、浅色义。"轻"义、"疾"义、"明白"义是组成"票"声符同源词的三个词源意象,也是"票"声符词族系统构建的基点。  相似文献   

4.
温敏 《语文知识》2007,(4):53-56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间"谐声偏旁系联入手说明同一声符系列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系联同源词应音义并重,二维交叉,防止系联"同部不同源"及缺漏"同源不同部"的词。  相似文献   

5.
系联从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找出它们所记录的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是汉语同源词研究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对《说文解字》中的“卑”声字进行分析,并归纳了五个系统。  相似文献   

6.
右丈说是有关声符表义的学说.本文回顾了前人对利用右文说理论系联同源词方面的观点,以王力先生编纂<同源词典>的得失为据,认为同源词典(或语源词典)编纂不应该忽视右文说理论的宝贵价值,讨论了"右文"法的必要性和优点.并提出利用"右文"法编著理想的<汉语同源词典>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汉语词源学的"意义"与词汇学的"意义"二者实质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少同源词研究经常不能严格区别二者,导致确定同源词"义同"、"义通,,标准的混乱.在辨析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之别的基础上,对词源意义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讨论词源意义的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锴在传释<说文>时,对词语的同源现象多有发明,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同源词语料.<说文解字系传>中用于系联同源词的术语既有继承传统的"之言/之为言"、"犹"等,又有颇具开创性的"义同"、"义近"、"义出于此"等,体现了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对同声符同源词的系连,则表现出徐锴对"声义同源"规律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9.
释“禀庆”     
"禀庆"一词在有唐以来的文献中多见,前人未曾作过考释,《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没有收录。本文试对"禀庆"的词义考释,认为它有秉受福泽之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何为"同源词的词源意义"及其在同源词判定中的作用,并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价,在肯定立足于语言"因声求义"来研究同源词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对其表现出来‘的局限性作出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1.
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产生与形声字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类声符示源形声字,往往可以组成一个同源词族,它们的特点是:拥有相同的声符,但所拥有的共同的源义素与它们的声符没有任何关系,为何会有此现象?本文提出“形声假借交叉”论来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同源词理论的皖系与《释名》系之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系同源词理论与《释名》系同源词理论,是不同类型的同源词理论.皖系同源词理论由戴震提出,其理论的核心因子则源于宋元间戴侗的"因声以求义"及明末方以智的"以音通古义之原"、"因声知义,知义而得声";而《释名》系同源词理论的创立者无疑是刘熙本人.二者不是对立的理论,后者对前者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形声字声符具有示源功能。选取《说文解字》中以"艮"为声符的一组形声字,根据其词义的不同分类,试图建立以"艮"为声符的同源词之语义系统,并尝试在实践中具体认识声符示源情况。  相似文献   

14.
壮语ku6和汉语"为"都是各自语言中常用的泛义词,它们不仅有语义和用法的对应关系,而且现代壮语的ku6和"为"的上古音相近,它们应是同源词.为数不少的汉台同源词也证明了它们之间的这种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形声字声符具有示源功能.选取《说文解字》中以“艮”为声符的一组形声字,根据其词义的不同分类,试图建立以“艮”为声符的同源词之语义系统,并尝试在实践中具体认识声符示源情况.  相似文献   

16.
同源词演变至今,往往会在各地的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影。本文旨在把传统训诂学与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结合起来考察同源词,既以古籍证明其"声近义通",又举其在四川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为例证。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问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词").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形声字声符兼义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汉字“六书”理论的研究,而且有助于研究当代的训诂学,同源词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之探讨,滥觞于晋人杨泉的《物理论》与宋人王圣美的“右文说”,发展于清代乾嘉学派段玉裁、王念孙诸大师及现代之章太炎、沈兼士诸大家。其中,以沈兼士成就最为卓著。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文,首次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了前人“右文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治右文的基本要求,概括了治右文的七种表式。沈氏的右文理论,是对“右文说”理论研究的革新,是形声字声符兼义学说的里程碑。然而,沈先生也遗留下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些规律性的东西尚待揭示。如“为什么声符有的表义,有的不表义”等。本文试就一两个规律性问题,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20.
"通假"与"同源"是我国文字发展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两种现象有同有异,有本质区别。通假义与同源义亦有本质区别。但是《汉语大字典》对这两种意义却一律用"通"词条来概括,似有不妥。工具书的目的是向使用者展示字(词)的储存义(理性意义),及其意义发展的脉络。因此,对于具有本质区别的通假义与同源义应区别待之。拟对《汉语大字典》中"通"用法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