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探究欲望的激发,探究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要在“学中做”,更要在“做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2.
应静毅 《中国科技信息》2007,(5):257-257,265
优化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学生能在实验中创新。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主动的去学。当然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做到喜欢学、主动学似乎很难。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刘文华 《内江科技》2010,31(7):206-206,135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美术课教学上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改变课堂模式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空间;通过教师鼓励、引导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观念,树立主动学习的责任与意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美术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教学过程和个性发展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欣赏、感悟生活的乐园,让他们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教学过程和个性发展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欣赏、感悟生活的乐园,让他们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人们总是热衷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愿去做自己无兴趣的事情,所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李干波 《知识窗》2010,(6X):68-68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主体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雷艳芬 《科教文汇》2014,(8):187-187,193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必须关注学情,设计弹性方案,开放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将回归生活的、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学习做人,开辟出真实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品德课堂教学天地,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品德学科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2.
孙瑜 《科教文汇》2014,(33):22-23
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而且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的重大责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需要英语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将教与学紧密结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依靠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师,生活中的友。  相似文献   

13.
吴克锁 《科教文汇》2012,(6):112-113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为学生打造课堂鼓励评价语言的话,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增强学好这门功课的信心。鼓励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有表现力和感召力,应该注意情感投入和即兴产生,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梁艳 《科教文汇》2012,(13):20-20,22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便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并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在我国当今的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的落实,使其成为促进美育与德育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清 《科教文汇》2012,(17):101-101,195
在作文教学中,自改作文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借鉴别人文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批改能力。  相似文献   

16.
闻功超 《科教文汇》2012,(12):124-124,159
好奇心、好胜心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好奇心又往往是触发学生自学兴趣的导火线,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是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金伟 《科教文汇》2013,(30):10-11
使命感是人对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对国家负责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记的使命,大学生不仅承载着传承知识,追求真理的使命,更肩负着中国梦——“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本质需要,是学生交往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应遵循“以诚待人”、“有教无类”、“换位思考”等原则,运用技巧,想方设法建立与学生的友好人际关系,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9.
了解学生的心理,能有效掌握和调整学生心理,让学生在健康的心态中,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万茹 《科教文汇》2012,(18):97-9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新课改的扎实推进,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思考。组织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