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洋  高大权 《科教文汇》2010,(10):169-169,180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和合思想给我国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既需要充分吸收和运用先秦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又需要从多方面去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突出"和谐"这一主线,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持续、健康、协调"的基本要求,扼要地论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实现"目标、环境、措施、文化、舆论、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周慧 《科教文汇》2012,(12):21-22
"90后"的学生已经踏入了大学的校园,他们给大学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张扬个性,我们应该说他们的到来给大学校园增添了更加绚烂的一面。但是这也给我们的大学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正确的辅导员教育对策就要从"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改变传统的思想工作作风,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李鑫 《科教文汇》2008,(9):190-191
和谐的高校校园对于传播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高校校园的建设需要美、离不开美。舞蹈艺术教育以其寓教于乐的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它在构建高校学生的人体和谐美、构建高校人文的精神和谐美、构建高校校园的文化和谐美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和谐高校的构建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与学生的生活偏离、与教师的联系脱节、与校外的交流稀缺、与知识的衔接不够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权利机制、开展多元自主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来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晓霞 《科教文汇》2008,(35):4-4,8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题中之义。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是要从"精神家园"培育、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等四个方面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构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打造和谐校园的网络平台等途经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现代教育新追求。  相似文献   

8.
王磊 《今日科苑》2009,(22):161-161
优良的人文环境的创设,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人文环境是一个多元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序的校园环境。学校师生员工要彼此包容,和谐相处。因此,我们不妨这样认为,人文环境指的是带有"人"作用的、给人以影响和熏陶的环境。校园人文环境是区别于校园硬环境的一种环境。它的作用对象是学生。因此,高校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覃珺  田辉鹏  张合振 《大众科技》2012,(12):178-180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推进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析社会环境客体变化和校园环境主体蜕变而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等"五个回归"。  相似文献   

10.
林洁 《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92-193
和谐中职校园首先需要和谐人际关系,其中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我们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重要的工作目标。本文拟对中职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影响当前中职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并相应的从创建和谐校园的角度,提出调适与改善中职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白西乔 《科教文汇》2013,(20):188-189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尺,又是社会繁荣的助推器。而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石。树立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根本,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构建和谐校园。就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张向向 《科教文汇》2012,(11):19-20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协调共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推进高校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要着力于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彰显校园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3.
昝桂丽 《科教文汇》2014,(2):15-15,17
生本理念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巧用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强化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稳定学生情绪。在这个基础上。要采用各种绩效考核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目标,使学生更好地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徐晓 《科教文汇》2011,(6):157-157,165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型社团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强调应立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技术创新型社团的角色定位。同时,结合所在院校实例,从扶持政策、制度体系、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构建科学规范的高职院校技术创新型社团,为广大青年学生实践专业技能、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顺利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浅谈网络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姣 《科教文汇》2012,(28):78-79
《大学语文》是为高等院校非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大学语文教师在网络语境下实施大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重视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思维的发展:要通过网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互动.构建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通过网络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通过网络精心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用心感受身边人文氛围.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晓莉 《科教文汇》2014,(6):25-25,27
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善于因势利导,把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变实、由难变易、由软变硬,真正起到化解矛盾、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目的。结合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性,努力创造出友爱和谐、乐观进取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现实困境就是没有寻找到或者说积极开发出适合其建设、发展的空间和平台。随着网络的异军突起,网络已全面走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而借用网络来开辟校园文化建设新天地、从而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面对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人们似乎在怀疑借用网络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这种态度显然是不理性的。通过对980份问卷调查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空间的认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判断是强烈和理性的。这说明,以大学生不可能对网络形成理性认知的判断,进而否定借用网络空间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基于此,可以进一步明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网络空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8.
李涛 《科教文汇》2014,(9):184-186
各类学校校园的和谐与平安,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学校工会作为一个保护教职员工权力与利益、实施与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和各项服务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历史背景下成为维护校园平安与和谐构建的重要成员。学校工会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积极发挥其群众组织的功能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通过排查化解校园纠纷矛盾、创新学校管理方式、促进校园公平正义氛围形成等方式,积极投身于防治校园暴力事件或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刘晓丽 《科教文汇》2012,(11):177-179
中专学生正处于同性恋形成的活跃时期,同性恋现象客观存在。相比成年同性恋者,中专同性恋学生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痛苦和无助中,爆发心理危机。学校应努力营造宽容、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援助,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促进同性恋学生的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