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华 《新闻前哨》2002,(8):36-37
目前,电视片有三种语言: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字幕语言。通过充分、合理地运用这几种语言,可以让电视内容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对客观生活中主观感受的表达与组织。音乐在电视片创作中也常常用到,但创作者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重画面轻声音,对音乐的关注程度更低于语言和音效。有时运用音乐也不是主动运用,而是在某种情感、主体特征得不到充分展示时才被动运用的。在电视片中经常遇到这些现象:音乐的进人和退出常常突然;乐句或被生硬剪断或停留在不稳定的音符上,使音乐给人未完的感觉;音乐与同期声在音量上比例失调;音乐情感与电视片的主题、内容不符,影响电视片整体效果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电视片创作中,要进一步增强音乐的运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龚拓 《新闻前哨》2013,(7):90-91
在电视片创作过程中,全片的架构是整个电视片的骨架。电视片成功与否与电视片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存在莫大关系。不管创作者是否意识到电视片的结构安排,他都有意无意地在对电视片的结构进行创作。本文拟从电视片结构这一主题入手,总结提炼常用的结构方法,提出电视片的结构也可以借鉴和运用语言文学的修辞手法来创作。  相似文献   

4.
声音的魅力     
蔡玖 《记者摇篮》2008,(12):111
声音在电视中,作为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已成为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部分。声音是画面的诠释,画面的补充。声音可以转场,可以延续,也可以淡入淡出。电视片的声音魅力,既取决于主持人和配音员与生俱来的嗓音,更取决于主持人和配音员声音中情感因素和声调艺术的运用。所以说,电视片的配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解说作为电视片的一个重要的创作要素,对电视片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解说者能驾驭整部片子,准确把握电视片的创作意图,定好解说的基调,巧妙运用跟、贴、让等解说技巧,精心揣摩,使声画完美结合,以达到创作的最终目的,提高收看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反映创建工作的迎检类电视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电视片种,但其陈旧的创作模式让它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要让此类专题片健康发展就必须创新——包括视角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创新,但关键是采编人员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个性表现是艺术的生命,文学作品是如此,影视作品是如此,电视片标题也是如此。电视片标题是全片内容的最高概括,是“这一部”电视片区别于其他电视片的标志。标是表识、标记,题是前额,标题不仅要做到“借一目尽传精神”,而且要能够“蹈高标独具风采”,也就是富于个性,卓然不群。  相似文献   

8.
电视片的样式较之从前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常见的纪录片之外,还有风光片,音乐片,电视报告文学,电视散文等等。电视片不包括电视剧,也不包括用胶片拍摄的电视剧——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电影。新闻和通讯虽然有的也是用胶片拍摄的,但不是我们所要讲述的这个意义上的电视片,所以也不在此列。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片——尤其是一些风光片、抒情片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古诗词配置于解说词中;几部大型系列片——从《丝绸之路》到《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直到最近一、二年的《黄河》、《蜀道》,也都运用了大量古诗词。古诗词为电视片增添了不少艺术的魅力。然而,要让观众在一瞬而逝的屏幕前接受古奥幽深的古诗词,困难也不少,运用不当,甚至会使一些观众望而却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电视片解说词的质朴性,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实际上是一个未曾真正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视片样式、风格的不断创新,随着广大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看法也日趋明显。有人主张不同风格的电视片要采取不同的语言——可以是质朴的,也可以是华丽的;有人十分强调解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电视竞争"的时代.不是我要看电视片,而是我要看"好的"电视片.有人形象地把这描述为:今天的电视观众就是一群手拿遥控的人--更换频道,随时随地,任由我心.  相似文献   

12.
电视片既有新闻属性,又有艺术属性。一切艺术要想震撼人心,必须要有意境,电视片也不例外。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观众想看什么样的电视片?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能留得住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个问题是今天的电视节目创作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的。 今年8月份,CCTV-2套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精心制作的电视片《幸存者》。该节目曾让美国人如醉如痴,火爆异常。  相似文献   

14.
自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开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来,全国为数不少的电视台都纷纷仿效相继开办,近两年“老百姓的故事”已深入人心,连街巷里的家庭妇女也知道有一种让人很容易明白的电视片叫“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此种电视片之所以引起电视界专家同行的重视,受到群众的欢迎,是因为:第一,它选择了普通老百姓做为表现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所做所为容易引起大多数的普通群众的心理共鸣,具有亲切感。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五年秋天,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同戴维宇同志去延边地区拍一部反映延边歌舞团的电视片。行前,我尽可能搜罗些电影理论来读;同时,也看了若干纪录片。在延边两个月的拍摄生活中,我亲自看到了一个电视摄影记者的艰辛,同时,也看到电视片拍摄是一种富于艺术创造性的劳动。由此,使我对电视片产生了一种格外亲切的感情,成为它的一个业余爱好者。也许是出于这种业余的爱好吧,就觉得广播电视界对电视片的评论和研究太不够了。较之文学、  相似文献   

16.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我国第一部彩色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在当前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时候,这种题材的电视片是很需要的。但是,我们看了《敌营十八年》前三集之后,却感到颇为失望。这部电视片同有的电视片一样,也是热衷于对谈情说爱的描写,并且渲染得更露骨。该片第三集《将计就计》中一些镜头最为突出。这一集的主要情节是,女特务罗茂莉为了摸清江波的底细,施展各种手段向江波卖弄风情;江波为了同敌人周旋,消除他们的怀疑,就将计就计,逢场作戏,最后战胜了女特务。剧中的这场戏,在处理上是有严重缺陷的。电视上对罗茂莉这个女妖如何  相似文献   

17.
各种各样的美存在于一切影视作品中,那么,电视片的节奏美又是一个能够包括所有艺术之美的总纲,我们探讨它的节奏美,可以辐射电视片的拍摄、制作的各个层面,理解了电视片的节奏美,就有了制作节目的最高目标,也就能在具体的拍摄活动中明白了一个目的,为什么要这样拍摄、这样写解说、这样运用同期声、这样编辑画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一部电视片能不能让人留下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片中故事讲述的成功与否。而人作为故事的主体,他在历史时空中独特且唯一的个体生命,有着独一无二的经历和遭遇,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融入电视片中,这部电视片便闪耀着个体生命的精神气质和人性光芒,这部片子也就具有了不可复制的艺术价值。作为一部专题片,《一封家书背后的故事》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第二届全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评选中,荣获电视专题类一等节目称号。它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摄像是电视片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电视片创作意图和思想得以实现的关键实施活动,是电视片创作的前期工作,是化稿本的抽象文字符号为具体的形象,为后期的编辑制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所以摄像员的工作既是技术工作,同时又包含艺术造型的创作思想、方法、措施和手段。为此摄像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各类电视片中除视觉语言外,听觉语言也是重要的语言表达形态,解说词作为听觉语言的核心和主干是推动电视片主体运行的重要因素。举凡历史文化的阐释铺陈、社会背景的叙述交代等,解说词都加盟其中。电视片的审美情趣也正是由于解说词的“加盟”才得以逻辑地运行。电视解说词既有实用效果又有美学效果,它的美学效果来源于创作主体的审美取向。所谓审美取向就是创作主体对语言材料所作出的符合美学尺度的选择。电视片题材的多样化,需要风格各异的电视解说词,有叙事型的、议论型的、抒描型和讲解型的等。尽管解说词的风格各有千秋,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