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21世纪的脚步声,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悄然而坚定地向知识经济转变,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将成为核心产业。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金、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继续教育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日益明显。 一、知识经济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和传统的工业经济不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取决于所用生产要素的数量即资本、设备、劳动和资源,其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是资本积累;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经济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和科技进步,知识要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还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现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发展趋势 :一是信息化 ,二是全球化。其对产业的影响是推动“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促进“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诞生 ,但也不可避免地对第二产业———工业 (制造业 )产生深刻的影响。一、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 ,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洛教授在 2 0世纪 5 0年代创立的“新古典理论”认为 ,经济的增长取决…  相似文献   

3.
即将来临的21世纪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和政府首脑高度重视的问题,而且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都组织专家,从各个角度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进行着研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出种种预测,对应付21世纪的严峻挑战提出不同的对策。在各种关于21世纪未来发展的研究中,几乎都认为人类将由现在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直至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Z.K.Brzezinski)称之为“电子技术时代”,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eil Bell)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offler)称之为“超工业社会”。这是一种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总部设在巴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这样的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在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悄然兴起,并将发展成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力争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这个新概念,首先出现于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10月发布的一份《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之中,其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     
知识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概念。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农业经济曾是主要的产业部门,劳动力和土地曾是主要的生产要素。18世纪以来的两三百年间,工业经济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能源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教育和科学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以网络。电子计算…  相似文献   

6.
在50年代以前,西方新古典经济家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只考虑生产资本和劳力资本的要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历史已进入了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知识经济时代”,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6年《技术、生产率和工作的创造》报告中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知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技术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信息是其动力燃料,  相似文献   

7.
教育社会学创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解释学派(interpretive approachh)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研究课堂及学校中的“微观”社会过程,他们利用互动论、人种学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及现象学(phenomenology)的理论观点,详细分析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对学校情境的理解及其所使用的语言。(二)以《知识与控制》(1971年)出版为标志的“新”教育社会学的出现,着重探讨作为社会构建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以来 ,欧洲联盟诸国的媒体上经常出现“知识社会”(Wissensgesellschaft德文、knowledgesso ciety英文 )、“信息社会”(Informationsgesellschaft)或“学习社会”(Lerngesellschaft)等术语。在 2 1世纪来临之际 ,世界范围内已出现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的发展进程 ,这无疑对所有的现代社会和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人们已经认识到 :知识将成为日益增长的生产要素 ,作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人类发展及其生活质量提高的最根本的基础。90年代…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初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后工业经济”,接着奈斯比特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英国福莱斯特1986年在《高技术社会》中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定义了这种新型的经济。这些名词实际上是在逐步确立一种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套、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所谓“知识…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对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们将努力结合本校的实际,以《高等教育法》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21世纪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资本和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一种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全面增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知识经…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家熊彼德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中的过程”称之为创新。通俗地讲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在《新华字典》中,创新定义为创造、革新,也就是创造没有出现的新的事物,改革已有的旧的东西,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重大,他对于个人而言,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对于国家、民族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是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作用将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工业社会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三项社会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 ,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诚如比尔·盖茨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所言 ,“在21世纪重要竞争方式的改变中 ,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般认为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如下 :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的经济 ,这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在经济活动中 ,知识将成为主导性生产要素 ,成为主导性生产力 ,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  相似文献   

13.
“三论”原理的启示安徽省萧县教委教研室杨海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是本世纪40年代几乎同时崛起的一组新兴的科学理论,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三论”中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这三大原...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 ,联合国有关研究机构正式提出了“知识经济”概念。 1 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1 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现在所说的“知识经济”,主要是反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知识的传播、生产、使用以及价值带来突破性的新情况 ,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 ,也是知识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党的十五大重申科教兴国战…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 ,《哈姆莱特》“是世界上所有悲剧中写得最深刻、最有力、最富于哲理的一部”。(贺祥麟 :《无边无际的海洋》)。而这部剧作的作者则是被本·琼森称之为“时代灵魂”和“戏剧界泰斗之勋”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15 6 4——— 16 16 )是 16、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6.
读近年来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的一些小说(诸如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以至《太阳出世》,刘恒的《状羲状羲》,刘震云的《新兵连》、《单位》和《一地鸡毛》等)就会想到萧红写于四十年代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与“新写实主义”究竟有无渊源关系?其共同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 ,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 2 1世纪的教育 ,谁就能在 2 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起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 ,更要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1 知识经济时代对继续教育的要求1.1 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 1世纪 ,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与调整都在飞快地进行 ,同时对社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术都提出了比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8.
热点问题探讨 正确认识课程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课程改革被提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9.
反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学理论研究。其传统研究范式处于不断的被“消解”的境况之中.教学理论研究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存在方式——它显现出一种“自我”解构——知识论转向的景况。这一景况发生在教学理论研究的“知识体验”中,这种“知识体验”(渗透)表现在知识观、知识的心理学观、知识社会学三个方面。它表明了教学理论原有基石的裂变以及教学理论研究从规律(探寻)到规则(知识生成规则)的知识论转向。  相似文献   

20.
郭丽丽  龚大洁 《基础教育研究》2011,(11):52+54-52,54
一、“科学素养”与“生物科学素养”的关系 “科学素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一次使用“科学素养”一词的是美国学者科南特(J.B.Conant),他在1952年出版的《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认为:被人们称之为“专家”的那些人,其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具有“科学素养”。这是从科学家的角度论述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