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2.
李俊英 《学周刊C版》2015,(4):128-129
所谓"三步教学法",就是指"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导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提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步教学法"以"激趣"导入,以"设疑—探究"为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3.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4.
申雅莉 《学周刊C版》2015,(4):138-139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导入激趣"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案,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方法探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产生了疑问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  相似文献   

5.
正兴趣是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积累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知识在逐渐深入,理解难度在不断上升,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激趣"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设疑激趣,引发活力设疑激趣,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设置相应的疑问,让学  相似文献   

6.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7.
张敏 《考试周刊》2007,(33):113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故事激趣法;二、小品激趣法;三、漫画激趣法;四、设疑激趣法;五、社会实践激趣法。  相似文献   

8.
在职高制图课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提出目标、参观学习、设疑置问、讲练结合、引导操作、学生自设问题、平等交流等激趣方法.  相似文献   

9.
"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是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激趣"是三步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激趣"的目标,将会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随后,教师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断激发  相似文献   

10.
疑能引思,疑能激趣。我国清代学者陈宪章就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设疑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不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历史教学实效。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1.
闫英者 《学周刊C版》2015,(4):124-125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探究"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举例说明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教学策略的。  相似文献   

12.
闫英者 《学周刊C版》2015,(4):124-125
所谓"三步教学策略",就是指"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三步教学策略"以"导入激趣"为一堂课的起点,以"过程设疑"为一堂课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探究"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激趣,步步设疑,共同探究,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入激趣—过程设疑—方法探究"的三步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举例说明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运用这一教学策略的。  相似文献   

13.
陈景华 《文教资料》2010,(29):77-78
针对中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不浓的现状,文章作者多角度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目的激趣、导语激趣、设疑激趣、情感激趣、媒体激趣、氛围激趣、表扬激趣、对比激趣等,旨在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以改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现状。  相似文献   

14.
龚越 《广东教育》2010,(7):54-55
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不爱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从几个方面论述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化激趣、导语激趣、设疑激趣和幽默激趣。  相似文献   

15.
一、激趣入手导语激趣。或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或以绘声绘色的描述,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或选用故事、诗歌,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把心里话写出来的冲动。活动激趣。作文前,先让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获得具体的感受,再让他们把所见所闻写下来。反差激趣。即故意选用反面的文章———与题目要求相差太远的文章———交给学生评议,使之不仅对习作要求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而且希望通过自己的作文来纠正“范文”的谬误,从而产生写作兴趣。成功激趣。获得成功是使学生产生强烈写作兴趣的好方法。我…  相似文献   

16.
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必须完成"激趣"的目标,以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有了兴趣后,教师随后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堂的高潮阶段,并在教师的主导下,  相似文献   

17.
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在谈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激趣—设疑—探究"三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年龄偏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保持较长的注意力,从而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必须完成"激趣"的目标,以使学生将有限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休息活动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有了兴趣后,教师随后应抛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堂的高潮阶段,并在教师的主导下,  相似文献   

18.
“学贵知疑,疑是悟之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是素质教育中值得探导的课题。设疑——导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设疑是激趣的有效措施。数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新课伊始,单刀直入:“用数字1、4、7能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待学生组成147、174、417、471、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本案执教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采取“激趣设疑——操作探究——实践应用”三环节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一、激趣设疑,纵横沟通,激活学生的思维 师:(课件出示)皮皮鲁周游世界后,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突发奇想,制作了轮子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汽车。请看屏幕,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激趣方法有:多媒体激趣法、演唱激趣法、角色扮演激趣法、实践激趣法、魅力激趣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