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画创作中讲求疏密有致、计白当黑,往往会留下恰当的空白,引人想象。其实在语文的文本中亦是如此,作者也会有意或者无意留有“空白”,可能是文本中的情节、描写、语句,也可能是插图、意境、结尾等,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空白”,填补“空白”,诠释“空白”,不仅给文本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2.
点击教材空白处 激活学生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 ,常有”空白”。所谓空白 ,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 ;它仍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 ,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 ,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 ,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学空白通过学生的再造想像而弥补起来 ,可使之具体化、深刻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产生如下思考 :一、含蓄的文字中留下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空白在语文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作品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理解…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这些“空白点”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和无奈,而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和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5.
一、空白语言诗文中有“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在《药》和《祝福》这两篇小说中,作者就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药》中写华老栓拿了人血馒头回家时,提到了“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这“古□亭口”中的□是个什么字呢?显然,作者不是不知道。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在浙江绍兴县城内的轩亭口有一牌楼,楼上有一匾,匾上题有“古轩亭口”四个字。秋瑾烈士于1907年在这里就义。作者不把这个“轩”字写出来,是有意运用了空白艺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表…  相似文献   

6.
小语课本中有些课文,作者为了突出文章中心,惜墨如金,在一些地方留下空白。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填补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深入领会文章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于无字处读精彩——语文教学的“空白”填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的“不确定”与“空白”因素,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教师艺术地利用“空白”,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本文试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讲究精练、含蓄、委婉,常常留下一些艺术空白。所谓艺术空白,是指作者未尽之笔和在文章中故意留给读者想象和联想的地方。语文教师教学一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 一、如何确定文章中要填补的艺术空白 填补艺术空白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手段。一篇文章,未尽之笔很多,应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不能让学生全都填补出来,应该填补的地方,要确定得恰如其分。 第一,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确定。如《手术台就是阵地》的两处艺术空白:①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让白求恩马上撤离阵地时对白求恩的担心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蕴藉含蓄、寓意深刻、容量较大的内容,作者没有直接用文字来叙述,或用标点加以省略,或言语嘎然中断,或不点明事情的结局,或笔锋突然转换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作者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故意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艺术“空白”,看上去空洞无物,其实意在句中,情在字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空白”,细心体会,认真思考。这样,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中的艺术“空白”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家创作作品都讲究留白,即在作品中有意不透彻地表现,留下一些空白让欣赏者用各自独特的想象填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样,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艺术作品,作者也会使用含蓄的艺术手法留下一些空白获取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我们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留下的艺术空白,找准教材中最能促发思维的想象点,引导学生补充这些空白,让学生驰骋想象、纵横思维,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不仅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表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深入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口评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它要求既重于感知,更重于理解,重于领悟。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品评阅读是感知信息、选择信息,进而获取新的信息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语言的品读呢?一般说来。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营造更完美的艺术效果。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部分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内容含蓄,语言凝练,在一些精妙词语、句子、段落(显形信息)处。作者独具匠心的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隐形信息),成为教材中最能刺激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利用空白艺术进行语言品读,引导生去思考、联想,填补这些“空白”,获取隐形信息,能开发学生智  相似文献   

12.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深刻化。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激起学生积…  相似文献   

13.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教师如何善于发现文本隐藏的想象空间,挖掘文本加以想象补白?我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紧扣文章的关键词想象补白;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想象补白;凭借文章中的省略号想象补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或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填补“空白点”能力的过程。这些空白点有些是作者故意闪烁其词布置的艺术空白,它有意剔除实质、确指的东西,保留清灵、虚设的空间,以便容纳读者的各种理解,让人填补各种意象、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深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性阅读,不仅是一种“发现”“吸收”,而且是一种“拓展”“创造”。语文教材是例子,也是艺术品,为学生留下了许多“空白之处”或“顿歇之点”,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发人深思的感悟点,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发挥想像,加以填充、扩展,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有效切入口。研究性阅读不应停留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对课文的理解,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身感知、领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百年语文教材评介》是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的第三卷。它梳理了1904年“癸卯学制”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百年发展轨迹。填补了我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语文教材发展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仍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学空白通过学生的再造想像而弥补起来,可使之具体化、深刻化。  相似文献   

18.
阅读审美学认为:文本是处于潜在状态的,其意义的生成与开发,有待文本与作者的“双向交流”,因而优秀作品是不会把话说尽,往往要留下“空白”,召唤人们参与其中去“填补”。正是由于有了读者的“再创造”,这样很自然地赋予作品更多的意义和解释,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也应同此理,其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既如阅读审美过程中的作者-文本-读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一分钟演讲”□宁县城关小学张灵燕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陶冶情操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则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第一手材料。教育学生做人,教师不仅要率先垂范,更要灵活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去感召学生,抓住时机给学生创设情景...  相似文献   

20.
1 “空白”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材,不乏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及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作品中那些清幽恬然的优美意境,肃穆雄状的场景,令人扼腕的悲剧,让人捧腹的喜剧等,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中,教师在进行整体教学时,应抓住作者在作品中巧设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挥想象去填补,更好地体会作品意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获得了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