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 《现代教学》2010,(9):F0002-F0002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于1928年,由中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80多年来,学校以兼容开放的教育精神、不畏创新的教育勇气以及优异卓越的教育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学校继续追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于1928年,由中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在80年的办校历程中,学校以其兼容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异卓越的教育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近年来,学校继续追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坚持“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沈文 《现代教学》2008,(11):F0004-F0004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的一所名校。8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融入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8,(11):22-23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的一所名校。80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教育信念融入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于1928年10月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该校秉承"活教育"的思想创办"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以"尊重童心、促进发展"为核心思想不断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通过创设满足儿童需要、愉悦身心的校园环境,开展张扬学生个性、感悟生命美好的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让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灵、明亮的眼  相似文献   

6.
"活教育"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活教育"仍然极具借鉴价值,汲取"活教育"思想精华,践行"活语文"课堂教学思想,旨在激活语文课堂形态,提升语文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10,(5):16-16
作为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学校,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秉承创始人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理念,提出了培养“现代中国小公民”,使学生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小公民”的目标。把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契机,我校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理解世界的眼光、视野和胸怀,增强责任心。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中叶,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经过长期的中国化教育探索,创立了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诸如"凡儿童自己能够做  相似文献   

9.
<正>导语: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早在1923年,他就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创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他倡导并践行"活教育",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价值观,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观。参与本次研修的新入职教师聆听了柯小卫老师以"活教育的生命力"为主题的陈鹤琴教育思想与实践讲座,并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思想理念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目的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法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重新深入研究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晓青 《教育》2015,(8):60
陈鹤琴先生在其"活教育"思想中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有过极为精辟的阐述:好动、爱游戏、爱模仿、合群、好奇好问、好成功、喜称赞、爱大自然、爱美、好竞赛等。并提出了教学游戏化、教学生活化及教学活动化等17条教学原则,对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的特点,始终把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游戏化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人生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校八十多年来,始终秉承学校创始人陈鹤琴先生“一切为儿童”的教育思想。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该校将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再开发,创设了“新五指”课程,从德、智、健、艺、创五个方面开设校本课程,这五个方面就像一只手的五个指头,互联成一个整体,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期,我们将该校“新五指”课程的整体架构和实施方式呈现出来,并对其中的特色课程“看听记讲评新闻”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建于1928年,由中国当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近80年来,学校以兼容开放的教育精神、不畏创新的教育勇气以及优异卓越的教育成效得到了社会认可,成为本区域乃至上海市的窗口学校。学校连续九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被评为区办学先进单位,是上海市二期课改  相似文献   

14.
许蓓 《生活教育》2014,(1):104-106
天桥区鹤琴英华幼儿园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幼儿园的办园思想:即秉承陈鹤琴先生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为宗旨,在"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论的指引下构建以"玩中做、做中学"的游戏体验课程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打造符合"活"教育思想的生活化体验课程,努力做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学生,这里我要谈的主要是在陈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是如何做人、做事、干事业的。我受陈先生的教育、听他讲课三年之久,对他的教育观点、道德情操印象深刻,在多年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其教育思想是不受时代限制的。最近,对照国内外一些名家的教育学说,更感到陈鹤琴教育思想是地道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幼儿教育学。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三论”“三论”是指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教材。方法论:做中教、做中…  相似文献   

16.
徐志娟 《幼儿教育》2012,(10):12-13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影响深远。其教学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积极鼓励儿童进行实践。近年来,在"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园开展了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从批判《武训传》开始,发展到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批判,对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批判.这场不公正的错误批判,使我国教育界、幼教界二十多年来不敢问津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鹤琴先生终于恢复名誉,他的教育思想重被人们重视.在加强和发展幼儿教育的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探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幼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对搞好当前的幼教改革是有重要意义的.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的核心是"做中学、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价值,他认为生活和自然都是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塑造人,"活"应当重视对学生天性和思想的解放,利用大自然鲜活的教材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取成长进步。因此,本文受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启发,围绕"活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概括为“活教育”的课程论,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其“活教育”的思想引领下,结合童话故事《小兔乖乖》,我们开展了园本特色童话主题课程《小兔乖乖》。这个主题的开展与实施可以说为我们实践“活教育”、发掘“活教材”展开了一条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0.
郑荔 《幼儿教育》2012,(10):7-9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此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深读《陈鹤琴全集》"活动,并顺此组织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的征文活动"。本刊特选登其中的部分应征稿件,这些稿件分别由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等撰写。我们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能认真学习、深刻体会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为幼儿美好的童年生活、为幼儿教育的科学化作出我们专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