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风电光伏功率预测发展现状、预测方法和分类,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三种典型功率预测模型-利用ARMA模型、卡尔曼滤波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某一分布式风光发电区域进行了功率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最高,实现了针对小范围分布式光伏、风电的短期和超短期的精确预测。实验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短期和未来4小时超短期的风光发电整体出力,超短期和短期预测的月平均均方根误差达到为7%和9%。满足电网实际运行需要,在分布式发电项目上具备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以1992—2011年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影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价格、经济发展速度、用车耗油成本还有城市化水平等因素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有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汽车价格与汽车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短期内,汽车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作用不大。而用车耗油成本长期或短期对汽车需求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并运用指数平滑的预测方法对未来汽车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洋  孙银川  常俾林 《资源科学》2013,35(7):1474-1481
提高短期光伏发电预测水平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并入现有电网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对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发利用、保证并网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对各类方法的发展趋势、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智能类预测方法是国内外小型光伏电站短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技术发展的重点,总体平均预测误差在3.0%~ 11.0%之间.简单物理模型类预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业务运行采用最多的短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方法,总体平均预测误差在5.0%~20.0%之间.复杂物理模型类预测方法是未来大型光伏电站短期发电量预测技术研究和发展应用的主要方向.文章结论对我国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数据,建立了灰色GM(1.1)模型并对2015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预测误差较小,可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有效短期预测,并以此模型对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5.
在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的假设前提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劳动和能源效率内生化的新古典C-D生产函数。结合时变参数模型和卡尔曼滤波迭代估计等方法对北京市1981—2014年的短期和长期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149.29%,整体上处于逆反效应;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79.21%,存在较强的部分回弹效应。从长期来看,北京市以能效改进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短期内由于城市经济规模扩张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最后,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要素投入及要素价格改革方面提供了限制能源回弹效应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通胀趋势进行预测是治理通胀的关键。本文首先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构建了我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然后从多个角度评估了FCI对我国通胀水平的总体预测效果,随后应用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将我国通胀状态的转换概率内生化,并对不同状态下的FCI通胀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金融状况指数是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先行指标,能有效预测未来半年内的通胀趋势;在模拟和预测我国通胀率运行趋势方面,Markov机制转换模型优于线性AR(2)模型;高通胀状态下FCI的通胀预测能力强于低通胀状态;低通胀状态下FCI对短期通胀的预测效果优于中长期。  相似文献   

7.
电力系统日前负荷预测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生产计划,准确的日前负荷预测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节约发电成本。随着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短期负荷预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系统分析了电力系统日前短期负荷预测的相关方法,包括短期负荷预测传统方法、短期负荷预测智能方法以及短期负荷预测最新方法,对各种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描述。提出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不仅重视历史数据的积累,更应注重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综合预测模型是未来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9—2015年的30个省市的GDP与CO_2数据,使用面板VAR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原序列GDP和二氧化碳是存在单位根的,表明序列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的GDP与CO_2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二氧化碳到经济增长存在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二氧化碳在长期和短期都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GDP对CO_2的方差贡献率不是太大,预测误差的波动主要还是来自CO_2本身。  相似文献   

9.
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双磊  王伟胜  刘纯  戴慧珠 《资源科学》2009,31(7):1233-1237
规划风电场短期测风数据的测试相关预测(Measure-Correlate-Predict MCP)是反映风电场风能长期平均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于预测规划风电场代表年年发电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工程实践中,气象站长期参考数据常受到各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不能满足MCP要求,进而造成对规划风电场风能资源的错误评估。NCEP/NCAR数据是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数据集,该数据作为一种可替代的长期参考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NCEP/NCAR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数据的MCP分析方法——风指数法。通过算例分析后发现,以NCEP/NCAR再分析数据为长期参考数据,风指数法为计算方法的短期测风数据MCP分析原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萍 《未来与发展》2010,31(6):50-54
本文以2006-2008三年的年度业绩预告作为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信息的研究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信息的有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未来盈利预测信息具有明显的短期披露效应:公告类型与股票价格的变动方向和大小有着符号上的一致性和统计上的显著性。公告前的股价反应表明,市场存在以利好消息进行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与以前研究结论所不同的是,长期事件窗口的结果显示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效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论述了短期负荷预测的特点和预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然后将目前的算法分为经典方法、传统方法、智能方法和预测新方法,综合分析了目前各种预测方法的原理,分析和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指出了提高短期预测精度的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贺昌政  肖进 《软科学》2012,26(5):51-54,66
利用Logistic函数作为GMDH两水平自回归算法的传递函数构建了新模型:Log-GMDH模型。运用我国1979~1999年的历史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将Log-GMDH模型在检测集(2000~2010年)上的预测结果与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表明Log-GMDH模型有更准确和更稳定的预测效果。对我国未来30年(2011~204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时,发现Log-GMDH模型更适合于反映我国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运用Log-GMDH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到: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先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30年总量将达62.55亿吨标准煤,之后能源消费将逐步得到较好的控制,预计将于2040年实现"零增长",届时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65.70亿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3.
张欢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1,33(5):806-813
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SVAR模型,通过对1989年-2009年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波动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①居民消费水平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短期内对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有推动作用;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涨;②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前期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也有较强贡献;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前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长期受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国家在调控能源价格时需要考虑到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避免由于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剧烈波动;此外,在能源价格长期上涨预期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维持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畅  杨再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8-183
实证研究表明,国际油价变动特点可以用AR(1)模型描述。对油价和主要影响因素的长短期关系的检验表明,OPEC产量、OECD国家消费需求等是影响石油价格的长期因素,弹性系数分别是-8.845%、7.19%,短期影响很小;中国石油消费需求短期对油价产生了正向影响,弹性为3.99%。国际油价对长期均衡的偏离大约需要1.63~1.88个季度得到修正。实证结果说明,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仍然是由最根本的供求关系等经济因素决定的,短期油价变动主要源于突发性非经济因素。AR(1)模型和由OPEC产量、OECD国家消费需求、OECD库存等构成的因果关系模型相比,后者对于预测国际油价有更好的效果。中国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存在滞后效应,但出口价格已与国际油价同步。中国基本石油战略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对长期经济因素的分析和预测之上,并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改革石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楠  许学军 《科技与管理》2014,16(6):116-121
为了检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金融形势指数(FCI)预测未来通胀能力的影响,并进而探索中国金融形势指数的构建问题,文章选取了2007年1月~2013年12月的相关数据,通过VAR广义脉冲响应的方法构建了3类不同结构的FCI,并运用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各类FCI对我国未来通胀趋势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3类FCI均可作为我国通胀的先行指标,包含未来通胀水平变化的有效信息,可预测未来6-8个月内的短期通胀趋势;采用综合一国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股价、房价、大宗商品价格等变量的FCI比现行两类FCI的预测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6.
欧洲共同体从1979年开始实行一项“科学技术领域的预测和评估”(FAST)的五年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确定共同体的长期研究计划以及确定优先的课题,从而帮助形成长期的相关的科学技术政策。计划着眼于有可能影响共同体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潜在矛盾,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事实上该计划并不是要对未来进行直接预测,而是要对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详加研究,从而明确地提出对于制定研究与研制政策所必需的和可能的选择。计划的基本宗旨是:可能的未来并不是一个由命运安排的事件,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将由我们的社会所决定。计划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个课题。第一部分是工作和就业,其中主要包括十一个课题:欧洲化学工业的前景;建筑工业的前景;修理活动的未来;环境工业的发展;未来服务业中的就业;欧洲就业的地区前景;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1989至2006年间短期(2-4年)和长期(8-9年)的个人收入流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处于较低分位的个人(穷人)的收入流动性水平都比较高,即穷人的初期收入对于其末期收入的影响并不大.而从短期来看,处于高分位的个人(富人)的收入流动性水平比较低.即富人有能力确保收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力越来越强.长期来看,在1997年前后,富人的收入流动性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马银波  张三省 《预测》2000,19(3):78-80
本文探讨了预测方法对运输量长期预测质量的影响及质量控制问题,将类别分析模型应用于公路运输量长期预测,对于确定增长类型(转折点)预测、提高长期预测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并结合广西河池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类别分析模型作了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公路货运量长期预测的类别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银波  张三省 《预测》2000,19(3):78-80
本文探讨了预测方法对运输量长期预测质量的影响及质量控制问题;将类别分析模型应用于公路运输量长期预测,对于确定增长类型(转折点)预测、提高长期预测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并结合广西河池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类别分析模型作了运用。  相似文献   

20.
宋海礁 《科教文汇》2008,(22):208-209
本文用ARIMA模型对上海市1978年到2006年GDP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出未来三年的GDP数据。与2007年实际GDP相对照模型预测误差较小,说明ARIMA模型非常适合于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