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人们发现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耐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运动型"治理的逻辑根源在于对中国传统治理模式的依赖、对自上而下行政运行体制的遵循以及将短期政绩作为政府治理目标的错位,最终表现出治理效果不明显、公共权力异化、政府公信力下降等弊端。"可持续型"治理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治理模式,遵循既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涵盖了制度治理、依法治理、参与治理和长效治理等理念。实现"运动型"治理向"可持续型"治理转变,确保公共治理绩效的可持续改进,是转型期中国公共治理模式嬗变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需要社会组织能力的有效发挥,这对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社会组织能力现状如何?该文利用问卷调查对社会组织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调查302个社会组织,回收有效问卷174份。调查发现社会组织能力呈现出赤字状况,主要表现为内部治理困境、经费汲取能力不足、社会组织公信力不高。社会组织能力赤字的形成,既有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原因,同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缺位也难辞其咎。借此从社会组织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破解社会组织能力赤字的对策,以期提高社会组织能力,激发其活力,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领导力的基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公共事件时方法不够恰当,部分领导干部脱离群众,造成了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当出现民众与政府对立时,就需要警惕"塔西佗陷阱"。民心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规避"塔西佗陷阱"是党和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跳出"塔西佗陷阱",党和政府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高新民 《学会》2012,(7):28-28
<正>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缓冲社会矛盾、调节政府和公民关系的重要环节。但在中国,一方面社会组织的服务性、公益性、自主性等积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已有的社会组织公信力不高,有的甚至成为腐败链条的一环。从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评估、企业改制、产权交易到协助地方"跑项目"等等,都有特定社会组织插手。社会组织异化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否则将会影响市场体制、政治体系和社会治理的健全发育。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3,(1):30-30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指出了社会组织改革的方向。对于社会组织的能力发展和社会公信力建设而言,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都只能作为对触犯法律底线的补救机制,如果没有每个社会组织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机制,不可能真正达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
草场生态治理中出现了"集权化"和"技术化"趋势,地方政府的作用不断弱化。实地调查中发现,在利益驱动、政治社会压力、"地方性知识"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手段,在草场生态治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下,要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在草场生态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将地方政府作为重要主体纳入生态治理体系,着力增强地方政府草场生态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政府治理和电子参与的关联度进行定量描述和中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政府治理的六个指标即话语权和问责、政治稳定、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治、腐败控制和电子参与的关联度不尽相同;中国治理水平与电子参与的关联程度大于美国的关联程度;话语权和问责制、政府效能与电子参与的关联度排序存在显著的中美差异。  相似文献   

9.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有利于其对危机进行有效的治理,提高自身公信力,维护政府形象."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处理集中暴露了地方政府危机公关存在危机公关意识薄弱、危机管理机构及公关人员短缺、信息沟通机制不畅、缺乏具体有效的法律法规等主要问题.基于治理理论提出具体对策,以期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增强其公共危机治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作为水源区基层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水保工程的实施,治理了水源区的非点源污染,改善了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水源区的产业结构发生战略性调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从政府亲和力、政府服务力、政府执行力三个方面提升了基层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李锐  全晓林 《科技风》2012,(19):248-249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强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事件中的传闻和谣言造成的舆论影响.对于新时期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提出了挑战.以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暴露出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荻取能力和危机公关意识薄弱、公共信息发布机制缺失以及政府公信力走低.因此,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以多种方式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途径、完善干部问责纠错机制和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危机应对模式是政府应对此类危机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三大主体。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形态,以其组织自身的专业、人才和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环境下公众话语权的凸显,公共事件中出现了公众话语建构主体并与政府这一话语建构主体构成矛盾冲突。其解构政府话语,生产大量负面话语符号,极大地削减了政府公信力。文章聚焦于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公众作为话语建构主体之间的矛盾性,得出双方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是化解矛盾的关键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玉苗 《学会》2013,(7):5-12
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文章梳理了"国家-社会"框架中市民社会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法团主义、"国家在社会中"以及中国本土化视角关于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的研究,为今后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颗粒浓度高的雾霾天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然成为从中央到基层、从政府到百姓的热议话题。"雾霾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逐渐演变为对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受"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及各地政府"消极作为"的综合影响,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特别是雾霾治理的总体效果并不显著,雾霾污染依然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是在基本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承基因的总领下, 通过结构治理、 制度安排、法规约束、道德养成、文明启迪等对国家、社会和民众形成良治的整体 塑造。 社会治理结构的科学解析, 由内部逻辑严整的三大层阶组成: 决策层(顶 层)的公信力测度,施政层(中层)的执行力测度,受众层(基层)的响应力即社会公 众的共振度测定。 一个优化的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必然要寻 求上述三大层阶各自优化状态下的交集最大化,亦即求解满足社会治理所追求的 最大目标函数。 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取决于制定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 完美结合(取得最大的公信力),取决于施政过程的应变力和分散度趋于最优范围 (将初始决策与区域特点完美结合),取决于基层民众的共振度和响应力。 如果三 者均达到优化程度的要求,则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必然出现。  相似文献   

18.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要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把强化公共责任性、真诚服务、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建设"信用政府"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国家治理与监管不断提出挑战,如何持续应对新的挑战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议题。基于"敏捷治理"理念,本文以过程追踪法对2014—2018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提出敏捷监管模式。研究认为,在企业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社会现实挑战与政府监管政策互动的动态循环下,形成了以"挑战—应对"为特征的敏捷监管模式,实现了政府对新兴产业挑战的持续应对。该模式体现了对平台经济监管的动态性、包容性和回应性,协调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推进新兴产业敏捷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0.
程博 《情报杂志》2012,(1):156-160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是解决其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信息披露水平、信息质量和透明度高低,制约着非营利组织治理水平,影响组织社会公信力。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构建了法律层、指南层、披露层的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框架体系,并从三个层面进一步进行了设计。研究结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和提高社会公信力,推动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