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谈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是必然趋势,表现在运动员的选材、转基因营养品的合理开发运 用及基因治疗诸方面,如何正确、合理、恰当地引导和开发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对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使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娜模式"是一种摆脱了由国家集中资源培养运动员的模式,运动员自负盈亏走竞技体育职业化道路;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举全国之力培养运动员.李娜的成功引发了新一轮的关于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模式的讨论.通过研究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竞技体育完全抛开举国体制走职业化的道路并不现实,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争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职业化体育三位一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所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这一特点,使竞技体育呈现出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精彩纷呈的多彩场面。竞赛中运动员娴熟的技巧,顽强的拼搏,精彩的表演,洋溢出运动员的身体美,技巧美、心灵美……以及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美。本文以竞技体育中所体验到的具体事实为基础,就竞技体育美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等进行研究。一、竞技体育美的本质马克思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观点,是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美本质的理论基础。竞技体育美是以人体及人的运动实践表现出自身的美,并通过动作来显示和创造美。在显示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界的抗争,人与自身阻力的挑战,人永远  相似文献   

4.
采用叶平等人编制的动机C量表对健美操、篮球两个不同专项体育专业运动员的竞技动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健美操与篮球运动员的社会认可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在健美操运动员的社会认可分数高于篮球运动员;(2)健美操运动员与篮球运动员的娱乐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在篮球运动员的娱乐测度高于健美操运动员;(3)健美操与篮球运动员在竞技水平提高、感性体验、努力取向三个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46):14-15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发展严重短缺,以金牌为中心的教育培养观念已经严重影响运动员本身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类比对比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程度进行了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文化教育质量,解决我国现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偏低的问题,改进我国竞技体育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释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的法源要求和应然法律状态,进而提出了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的法律模型,就构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体系作了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自治区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是竞技体育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为了解决竞技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应对运动员进行就业教育,加大对国家有关法规的宣传,转变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经济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要使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创造了机遇。分析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在竞技体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研究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探讨竞技体育实现多维、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在短时间内成为美国NBA顶级控球后卫,他的成功证明了非体育专业体制也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同时也证明了中学竞技体育的重要作用。采用文献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了解中国和美国中学竞技体育的模式与现状,学习美国先进的中学竞技体育模式,指出我国中学竞技体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入的风险因素分析得出:运动安全、高淘汰率、就业困境以及竞技公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对子女从事竞技体育态度和选择。文章认为:加强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搭建平台实现退役运动员向全民体育方向转移、加强训练主体软实力建设、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以及优化体育环境是解决人才输入困境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进步及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学校、社会及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相互促进,和谐互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支撑,同样,社会、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是以学校体育发展作为基础,因此,和谐互动发展理应成为其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学校、社会和竞技体育三者的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索它们间和谐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竞技体育的比赛过程中,若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或达到绝佳的竞技状态,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技能、体能都将左右比赛的结果,但是还有一种影响因素,对于比赛来说至关重要,那就是体育精神意志的力量。本文从体育精神意志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精神意志在竞技体育中如何应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要求,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着重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理论模型设计,从而使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本质论达到辩证统一,以便更好地指导竞技体育运动实践,使我国竞技体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世界观是对现代性危机的一次重新梳理,对于重塑竞技体育本真内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片面的以成绩为导向、割裂发展、以人为中心,带有强烈机械世界观色彩,造就了中国竞技体育的现代性危机。生态世界观视域下,从整体着眼,注重协同发挥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平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导向。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用学习目标定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因此,竞技体育应该在仔细总结自身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的基础上,应用体育心理学目标定向理论,使竞技体育的运动参与者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多地进行学习目标定向(掌握目标或任务卷入),不进行或少进行成绩目标定向(自我卷入)。以努力营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和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浅析竞技体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既是体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竞技体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审视竞技体育异化,认为导致竞技体育异化的原因主要有竞技运动文化的异化、物质利益的诱惑、重结果轻过程的竞技观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等,并针对种种原因提出防范竞技体育异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体育教育学与运动训练的概念,分析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相同点、差异性及互补原理,从中可知应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增进训练与教学的关联,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既是体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竞技体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审视竞技体育异化,认为导致竞技体育异化的原因主要有竞技运动文化的异化、物质利益的诱惑、重结果轻过程的竞技观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等,并针对种种原因提出防范竞技体育异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认为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的划分要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具体讨论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再次,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建议采用"非营利性(no-profit)俱乐部制度".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最终发展目标,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该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结合,为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叶平等人编制的中国标准化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简称焦虑-C量表,测试时称CCTA-C问卷)测试了我国77名青少年运动员,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总体上高于男性运动员;2)运动员的年龄、运动年限、运动等级与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