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介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思想方面有价值的图书,一直是几代中国出版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五四运动之后思想界大规模的变革,改革开放最初几年对外界事物多方了解的渴望,都刺激了西方作品的翻译和出版。这些作品开拓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了国人的思想。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2.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3.
外国的文化,尤其西方的文化,对我国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因而我们翻译他们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的作品,以飨国人。从而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想豁达,以知天外之天,使我们的思想文化更加健全。 然而,“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对我们的历史、哲学、宗教等等文化内涵又是怎样了解的呢?我们这本《国际汉学漫步》可对此做出一些回答。  相似文献   

4.
<正>严复在我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他才识广博,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其次,他是我国第一个制定翻译标准的翻译家。严复的翻译思想和我们所熟知的胡适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翻译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播。严复的翻译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西方先进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他忧国忧民,觉得欲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仅仅靠武力是不够的,国人脑中五千年来积淀  相似文献   

5.
严复通过翻译、办报、开堂讲学等传播策略,致力于引进、传播西方社会先进科学文化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为中国贫弱之源;疾呼改革,力求改变国人思想;力倡民主思想,推动近代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百年译介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开创期、五四时期的热潮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低谷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曲折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期.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百年来的西方童话翻译与传播历程,可以总结中国童话翻译的得与失,深化我们对童话尤其是中国童话内在特征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童话文学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出版主要是传播知识和思想的文化活动 无论中西方的出版史都可以追溯几千年,出版活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非商业行为,其主要目的亦非营利,而是为了使人类的知识、思想得以传播发扬。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向无著作权观念,许多作品连作者署名都被有意忽略。在西方,著作权观念的兴起是谷登堡现代印刷术发明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的翻译美学观,特别是其"化境"思想深植于中国翻译美学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思想,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互译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建敏 《兰台世界》2012,(28):15-16
梁实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尤其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翻译方面的权威,其翻译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史》及《莎士比亚全集》等.梁实秋先生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情操,并融合了西方古典的美学思想.另外,梁实秋的翻译实践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话精神,尤其是其对翻译作品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文学形式的输入及语言风格的再现等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大批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强国富民之策。李善兰在他们当中堪称近代中国科技先驱。他以科技为先导探索西学之路,并在此过程中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向国人系统介绍了西方先进成就,大开了国人眼界。  相似文献   

13.
<正>吕叔湘先生既是中国名声赫赫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叔湘通过许多的译介活动,为国人展现西方的异域风情与文化。吕叔湘的翻译成就突出,不但在翻译理论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翻译实践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茅盾说过":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4.
高文芳 《兰台世界》2012,(22):62-63
蔡元培不但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长期的知识探索和传播过程中,他既形成了博大精深、高瞻远瞩的翻译思想,又致力于亲身躬行、独具匠心的翻译实践,为我国文学翻译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与成就。一、蔡元培的翻译思想甲午战败之后,面对落后腐败的清廷封建统治,中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热潮,有识之士纷纷学习和掌握西方语言与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吴宓精通中西文化,其翻译思想及实践更是以中西文化沟通为基础,不遗余力地翻译及介绍西方文化,同时进行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是20世纪前半叶对西方文学最集中、最专业的介绍,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兴起及发展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17.
李倩 《大观周刊》2011,(37):18-18,23
《道德经》思想深邃,语言精练,其在西方世界是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仅英语译本就有130多种。《道德经》的英译,促进曩中国道家文化在西方的广泛传播。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道德经》翻译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探索不同阶段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从其成功的翻译和传播中吸取经验,以用于其他中国典籍的英译,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在翻译领域也颇有成就.郁达夫的翻译活动以摘译、编译、译写及译评为主,由于其严格的选材标准,全译的数量并不多,包括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文论在内只有30篇左右(散见于其创作中的译诗、译文除外).他主要撰文介绍西方文学家,并积极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徐建寅(1845—1901),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翻译了众多作品,在西方科技专著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关于天文、物理、化学等西方著作及考察西方工业技术后写成的《欧游杂录》等,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许多具有先进思想及爱国热情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了师夷长技,特别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