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2月2日星期四 今天距离澳门回归祖国还有18天。 中午,我们乘班机从北京飞往珠海,再从珠海赴澳门。在飞机上,我们看到《北京青年报》已经登出了有关我俩的消息《我国新闻媒体又创第一人民日报派出网络记者参与澳门回归报道》。前一天,报社网络版就我们赴澳门采访一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与会的记者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也成了被采访对象。我们被叫做网络记者,这个称呼有这样两层意思:我们首先是中国传统媒体的记者,其次我们是在传统媒体兴办的同站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我们既脱胎于传统媒体,又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新闻…  相似文献   

2.
当我乘坐的澳门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一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的时候,北京湛蓝的天空边际已经出现了被夕阳染红的晚霞。走出机舱门,呼吸着北京干燥凉爽的空气,一种想法突然出现:三个多小时前,当我在海风中迈入这个舱门之前,我还是一个绷紧了每一根神经,全力去发现新闻、记录新闻、传播新闻的新华社澳门回归前方报道组的记者;三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北京的暮色中,澳门的一草一木,澳门的风物轶事,却都已经成了我难以忘怀的回忆。 去年,从12月6日离京赴澳门报道回归,我在澳门一共度过了18个日日夜夜,其间每一天中发生的每一件…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4月8日刊登一篇新闻:一名电视记者扛着摄像机到湖南常德市直属单位支农工作会上采访,被主持会议的市长程林义“撵”了出去。程市长对记者说:“新闻报道要改革,要从会议中走出来,多报道事件,少报道会议;多报道群众,少宣传领导。”我为这位市长“撵”记者的行动唱赞歌!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记者就象水中的皮球,整天浮在上面,接不完的请帖,赴不完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眼泪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4,(11):38-38
不少记者大约因见多识广的缘故,对被采访的对象,不大容易被感动,更不要说流眼泪了,但这一回,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央新闻单位周国知事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鄂西南高寒山区采访时,被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CCTV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次令人感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6.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日前,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组织外国驻华记者赴东北三省,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情况、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进行专题采访。来自路透社、美联社、日本共同社、韩国广播公司等18家外国驻华新闻机构的28名记者参加了采访。外国驻华记者赴东北三省采访  相似文献   

7.
当下,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因此,传统媒体记者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自己的新闻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些情况: 名利记者得,错误推给通讯员。有些记者从通讯员那里要来了情况和书面材料,既不作进一步采访,也不核实,马上挥笔直书,照摘照抄,快速见报。报道失实了,记者不作自我批评,反怪通讯员“提供材料有误”。  相似文献   

9.
赵志立 《网络传播》2006,(10):42-43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合格的记者。正巧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顺便作了个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的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的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可见目前传统媒体记者的网络素质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记者.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作了抽样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  相似文献   

11.
魏晶 《声屏世界》2003,(10):34-34
在公众的内心深处,媒体的舆论已经被视作一种力量———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然而,现实中的媒体能否担当这样的重托?生活中的舆论能否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权力和力量?这是一个厉行法治的社会无法回避的课题。2003年2月发生在珠海的一件新闻记者采访受阻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虽然社会舆论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当地公安机关也对当事人实施了十天拘留的处罚。但一个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从法律上还找不到如何维护记者的“监督权”和“采访权”不受侵犯的这一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受到阻挠侵犯,还…  相似文献   

12.
记者还有受欢迎和不受欢迎之分?答案是肯定的. 记得前些年,中国青年报有位记者到甘肃采访,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反映,采写了一篇叫做<这些记者叫西部真头疼>的新闻,揭露了一些媒体记者借采访"西部大开发"之名,到西部地区"要吃要喝要赞助"的行为;还有近年来发生在山西的某煤矿老板给记者发红包的"封口费"事件,在社会上和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一名新记者的困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久前在上海《新闻晚报》发生过一场讨论。该报国内部的新记者李宁源采访回来,有所感触,在内部业务交流刊物上发表了《一名新记者的困惑》,提出了在新闻采访和职业道德面前,新闻记者应当如何选择的问题。《新闻晚报》副主编胡廷楣很快予以回应,撰写了《记者是否还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一文,回答这个两难的问题。以后,资深编辑沈全梅觉得意犹未尽,又写了《也说记者的两难》一文。这里,我们选登他们的一组文章,因为觉得他们的议论颇有意义。眼下,在采访社会新闻中,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它涉及记者的职业道德、对新闻的领悟、对读者需求的理解等等关于新闻理念、新闻伦理等不少问题。在我们庆祝今年记者节的时候,对此议论一番,可能不无启发。同时也欢迎新闻界同仁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记者张沪     
《一个“场外记者”》在去年第十期《新闻战线》刊出后,象石子掉进池水击动片片涟漪,在新闻界引起了回响。有的同志为记者采访受到限制鸣不平,还有不少同志对张沪的“韧性采访精神”表示赞扬。我怀着同样的心情,去北京晚报了解这位“场外记者”的好经验。问到编辑部里的同志,都向我称赞张沪。只有张沪自己,一再说明,她三十年前参加了新闻工作,现在才开始学步,只能算个“老学徒”。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08,(11):25-2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7日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条例》共23条,同1990年公布的条例相比有了重大变化。比如,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2008,(11):41-41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到期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李开南 《传媒》1999,(2):38-38
珠海记者说,以前采访阻力经常有,而《新闻舆论监督办法》出台之后记者采访能受到重视珠海电视台收视率大大上升,报纸在报摊上常常脱销 中国记协拟在珠海召开“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澳门政府移交大典统筹办公室8月6日正式开始接受参加澳门回归大典采访的海内外新闻媒体记者的报名。有关方面人士说,希望采访大典的记者可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人物常常被人们、特别是被记者们评说,然而,却很少听到他们如何评论新闻这个行当和记者们。他们有没有想过,新闻媒介对他们所在之领域的发展有何作用?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希望接触什么样的记者?他们认为新闻工作及记者的采访还有什么可商榷和可改进之处? 80年代,提倡理解。在记者们努力去理解新闻人物,挖掘其经验、思想等等的同时,他们是否感到了被理解?他们理解新闻工作与记者吗? 本刊记者分头到各地采访了几位著名的新闻人物和新闻“热点”单位的负责人,也许,他们的话值得我们作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成才》为我们提供了新闻业务学习的教材,说老实话,军报的《新闻与成才》及新闻函授办到我们心坎上了,我们去年开始征订,现在做到每位编辑一份。作为唯—一家中央级军事新闻业务杂志,我们感到在有些方面亟待加强。我们军区一级报纸,同志们喜欢看什么,需要报道什么,这个新闻导向的提示,主要是着军报和《新闻与成才》n因此《新闻与成才》有必要增加一些栏目,介绍有关新闻报道经验和体会,介绍记者采访的经历,特别是重大事件的采写体会。增加《记者回忆录》栏目,刊登我们熟悉的名记者的文章,要减少某某领导重视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