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和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人等万物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依据,道的本性又是"自然"的,所以,他们认为万物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即"无为",这实际上就是要遵循天人和谐的原则.老庄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知常"、"知止",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创时期,张竞生的美学观可谓独树一帜,他主张美"以用力少而收效大"为大纲,标举"关的人生现",力倡"美的社会组织法".坚信爱与美的信仰,宣称美与人的生命创造力密不可分,力图把日常生活提升到美的境界,使爱与美的主张贯穿于人生社会中.  相似文献   

4.
儒家民族理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以文化作为民族身份的识别标准,始终坚持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反对华夏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彼此的交流。同时又展现出明显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积极提倡"用夏变夷",用仁爱之道去融合边疆少数民族,要求实现"华夷一体";另一方面又主张"内诸夏而外夷狄",企图将华夏与少数民族、中原与边疆隔离开来。而这从另一面又反映出儒家民族理论兼容并包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6.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一理念对于全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对社会人历时性实践活动的生存态质的描述.庄子"剽剥儒墨",拒斥孔学主倡的道义论意义上的"幸福"诉求,承继并发展了老子的变异思想,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着眼,建构了本根论意义上的幸福观,主张在"顺性"、"无为"中体悟"天乐".  相似文献   

9.
<老子>一书文约意丰,晦涩难解.从道之有无与器之有无两个层面对老子"有无相生"的现念作出分析.指出应该从时间与空间、道与器的双重角度来理解老子这一思想,或许可以更切近老子玄奥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黄图珌是清代戏曲作家,《看山阁闲笔》是他的一本笔记小品.《看山阁闲笔》中"词曲"部分,展现出黄图珌独到的戏曲理论,具有较高的戏曲批评价值.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本色"理论,推崇"词宜化俗";追求"词情",主张情景交融;注重"尾声",善于营造意境;讲究"化工",提倡"用字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