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4,(9):i016-i017
科技部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最近完成了《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3》,报告提出未来10年中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  相似文献   

2.
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10大科技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0多位专家对我国信息、生物和新材料领域进行预测,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科学突破与技术突破共10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生物信息学、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医药生物技术和中医药技术、蛋白组学研究、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3.
科教大事:最新科教新闻中科院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国科学院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这份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9,(8):52-53
中科院发布我国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国科学院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这份300多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形成的路线图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任务,面对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我国必须及早准备。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8-29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10-15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WTO规则下,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政策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曲璐 《今日科苑》2007,(20):193-193
移动通信自商用以来发展迅速,本文描述了几十年移动通信的概况,深入阐述了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定位,也对下一代通信系统3G乃至4G的技术发展进行精辟分析,最后对移动通信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认为该计划有可能威胁美国未来的技术霸主地位。"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规划,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无不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认为该计划有可能威胁美国未来的技术霸主地位。“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规划,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无不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600多位专家对我国信息、生物和新材料领域进行预测,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可能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共8项:系统芯片(SOC)技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OLED显示技术和数字传输、压缩、编解码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和疫苗,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以及材料的制备和检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由科技部发展计划司资助并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有关单位新近完成的一项前瞻性报告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主要对科技产生十大需求。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两院院士评2006十大倾听中国科技进步脉动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普及率的逐年提升,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人们在体验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创新所带来的新鲜感的同时,也对移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移动通信技术在近几十年里不断的超越和提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模拟技术开始,经历了2G和3G技术的演变。这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谓是观念的创新与技术的突破。但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机遇在何方?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又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随着OFDM技术的发展,这个被人们寄予厚望的被认为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的又有怎样的表现?它的优势在哪里?它的出现是否能够一统移动通信的天下?将对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OFDM技术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革新》2014,(1):46-47
每年年末,美国《时代》杂志都会评选出各方面的Top10。其中,最令人热血沸腾、充满希望的要数“2013年十大医学突破”了。透过这些前沿技术,我们能够看到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评选揭晓由科技日报发起,首都15家新闻媒体参与评选的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近日揭晓。这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分别是:破解新材料世界级难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成功开发出恢复土壤生态核心技术的浙江慈溪市人大代表史汉祥;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的总设计师孙凝晖;国内首位获得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奖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建成最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领军人吴建平;创造量子信息研究领域5个世界第一的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设计我国所有直升机机型的602所总设计师吴希明;用心打造“中国芯”的“龙芯一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10日在京发布《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的路线图。该路线图认为,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该路线图对于2050年的中国给出了令人振奋的预测,到那时中国经济总量将位居世界首位,整体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成为政治、物质、社会、精神、生态五大文明高度发达且高度开放的国家。相信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份远景都会充满憧憬,并渴望这份路线图能够早日实现。但是理性地思考,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份路线图中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科技强国战略正加速推进。随着科技创新的广泛深入,极大加快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科学技术领域会持续涌现一批颠覆性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研究路径。近年来,发达国家都在深入研究并积极应对未来二三十年内可能出现的这一重大变革,科学把握新科技革命可能突破的重大方向。大数据正在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一个主导力量。作为塑  相似文献   

19.
<正>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蓬勃展开,可以说,信息技术突破和应用仍是当前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各国科技战略必争之地。而要实现新的信息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必须牵住高  相似文献   

20.
去年底,不少具有远见的科技顾问,汇聚于美国俄亥俄州贝泰尔科技实验中心,探讨未来10年影响人类最巨、最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动向,从第10名依序而上分别是: 十、“寓教于乐”的电脑软件:开发这类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