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我习惯性地进入下一环节,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课文在‘法庭上’这一段中两次提到惊堂木,可第二次为什么称惊堂木为‘那块木板’呢?”当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呀!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怎么理解?我先赞扬学生学课文认真,  相似文献   

2.
王大伟 《云南教育》2005,(31):23-23
我曾两次教学《灰椋鸟》。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在两次教学中,我对这一段的教学方法作了不同的尝试,其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两位数减一位数》,我曾多次讲过,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它就像一个个脚印,见证着我在追寻教育理想的征途中走过的一段段教学历程。一次教学:亦步亦趋精雕细琢我的第一次执教是在1991年。那是一堂教学研讨观摩课。教学设计大致环节如下:1.铺垫复习  相似文献   

4.
前一阶段,我应邀到杭州执教了一节略读课《假如没有灰尘》。这是我第一次执教略读课文的公开课,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不断接近和理解学生的过程。在和学生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中,我的学生观在不断调整,不断改变。在第二板块"品读语言,掌握方法"中,我要感谢孩子们生成出的两种观点。请看教学片段:师:(媒体出示)试着为课  相似文献   

5.
《葡萄沟》这一课,我曾教过一次。然而这一次教学《葡萄沟》,我却有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现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神奇有趣。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蝉儿脱壳的过程非常具体生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曾两次教学,这两次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金蝉脱壳》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现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神奇有趣。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蝉儿脱壳的过程非常具体生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曾两次教学,这两次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初读一遍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可以知道文章重点是写在一次耳语测验时,老师的一句话(只有8个字)对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全文8段,可以分为两部分:1、2两段是一部分,写“我”的生理缺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我”在学校里的遭遇、“我”心里的恼恨和对周围环  相似文献   

9.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五自然段,我先后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流程。 【设计一】1.师: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谁乘小艇去干什么)。2.师: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哪些人乘着小艇干什么去?  相似文献   

10.
【遗憾的流程】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发现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别具一格,让我深有启发。大致流程是:(1)学生任说两个分数并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2)教师写两个分数(2/3)和(3/4),问学生: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3)学生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11.
王侠 《教育文汇》2014,(13):39-40
有一次,中心校组织所辖各校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我班的王娜娜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姥姥的丧事》,结果被评为一等奖。第二年春,全区又举行了“爱我中华”读后感活动,我班的两位同学是村级小学唯一的获奖者。这两次作文竞赛,引起我对作文教学的反思,那就是“实践出真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我先后两次在溧水实验小学(本校)和溧阳实验小学(联谊学校)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难点在于:既要以分数的意义、应用等知识为基础,探索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又要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怎样把这一概念教学课上出新意、上得深刻?怎样更好地凸显数学课的“数学味”?带着这些问题,我经历着我的磨课历程,我实践着,我思考着。现把先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次,中心校组织所辖各校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我班的王娜娜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姥姥的丧事》,结果被评为一等奖。第二年春,全区又举行了"爱我中华"读后感活动,我班的两位同学是村级小学唯一的获奖者。这两次作文竞赛,引起我对作文教学的反思,那就是"实践出真文"。  相似文献   

14.
《翠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听了两位老师的《翠鸟》课堂教学,一次是市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一次是我县村级小学教研活动。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老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孩子们,我现在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爷爷的指派,来采访小翠鸟们(老师戴上“记者证”),你们就是“小翠鸟”了,小翠鸟们有什么愿望,跟我说一说吧。生1:我叫××,今年九岁。师:现在你是小翠鸟了。生1:我是一只翠鸟,我喜欢在水面上玩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国新课改的浪潮下,2010年,我校推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标,两段,一测","一标"即学习目标,"两段"即定向自学和精讲精练,"一测"即当堂检测。这一模式的目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今,这一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各年级各科得到广泛应用,它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作用。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这一模式在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6.
讲读课文少不了提问,教师往往借助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提问要起到这个作用,还很有讲究。我两次教《爱迪生》一课,对此颇有感受。第一次教这一课,提问只求学生读出课文的有关句段作答,因而缺乏深度,比较呆板。如教第二自然段,我的提问是:爱迪生在哪里做实验?他怎样在那里做实验?教第二自然段时,我的提问是:有一次,火车上发生了什么情况?爱迪生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这些问题确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段课文,但对课文的真正含意(爱迪生在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即使遭到打击也不动摇,由此表现了热爱科学和顽强刻苦的精神),学生却感受不深。同时,由于学生只需按课文来回答,思维训练就很薄弱。  相似文献   

17.
两位教师分别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部分内容,这是一段凄美的包含浓浓人性的语言文字,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个标点都浸润着作者对战友邱少云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活动中执教四年级(下册)"旋转"一课(后文简称"课A"),虽荣获一等奖,但感觉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无独有偶,在次年的同项活动中,江阴市杨颖老师执教此课也获得了一等奖(后文简称"课B").对比同一课题的两次教学,我深感要上好一节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度的挖掘,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片段、分析及点评.  相似文献   

19.
正过去16年的教学生涯,正是那多少次激情演绎、多少次同堂切磋、多少次名师提点,让我从一名教学新手慢慢成长为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到现在走进名师工作室。当我反思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时,突然发现,我的开课史其实就是我的成长史。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我上了“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折射出一些教学的观念,引起我对“多样化算法”这一问题的思考,到底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实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