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参与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出自怎样的目的和运用怎样的观点去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有直接的影响。一、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有的家长或幼儿教师总是抱怨孩子画得不好。其实,画得不好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教师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心理特点缺乏了解,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应  相似文献   

2.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误会化解了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面临着孩子多、教师少的问题 ,经常一个班两名教师要面对五十多名甚至更多的幼儿 ,所以如果家园工作做不好 ,就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家长嫌教师对幼儿照顾不周 ,对教师产生误解 ;教师嫌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工作 ,心怀委屈。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作为教师 ,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认真细致地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我班有个叫随毛毛的小朋友 ,性格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 ,在老师眼里属于那种听话、守纪律的好孩子。但也正因为她的这种个性 ,使得她妈妈与我之间产生过一次小小的误会。那天 ,我带幼儿户外活动 ,因室内外温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1997年第12期上《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一文中说,家长指责幼儿园教师:“我每次来接孩子,孩子的鞋带总是散的,是不是因为我没给你们送礼?”老师闻言,强忍眼泪心平气和地对这位家长说:“对不起,我没照顾好您的孩子。但那不是因为您没送礼,带好幼儿是我的职责,我不应该收幼儿家长的礼物也从来没收过礼物。您放心吧,今后我会注意您孩子的鞋带的。”读后深感父母爱子之切,但转念一想,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真正懂得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5.
马春燕 《新疆教育》2012,(5):147-148
通过丰富幼儿生活和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幼儿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引导幼儿学会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工作在山区,家长经常有这样的困扰:与孩子交流时,孩子往往是说不清楚、语不成句,于是我园开展了“口头日记”的活动,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作为教育者这究竟怎样做才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7.
我园幼儿的家长多是双职工,工作和家务都很忙。他们上下班接送孩子时也是来去匆匆,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给班里的每个幼儿都备了一本“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书面向家长汇报,并请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要求反映给幼儿园。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设立“教师家长联系本”是解决家园联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好形式,我觉得它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好处: 一是使教师与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或在家的表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毕竟不同于教师和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教师所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还有千差万别的家长。那么,教师怎样与家长沟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教工作呢?一、尊重家长,一视同仁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能成事,"敬"能安人。要尊重家长,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教师要以平等的  相似文献   

9.
以往在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中,“早送晚接”一直是我们珍惜、利用的良好机会,而家访的作用却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近来,几次成功的家访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适时、恰当的家访对家园共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家访是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的桥梁教师家访时,通过与家长、孩子亲切交谈,可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性格特征,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从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幼儿因材施教,促成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班有个叫凡凡的小朋友,是个聪明可爱的女孩,但是胆小、不合群,平时很少有笑容,有人与她接近她总是怯…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路 新入园幼儿,总是缠着教师要找妈妈。尤其是晚上离园时,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员同时来接,有的家庭则是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众多家长陌生的面孔。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晚离园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为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渐促使孩子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目的 《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我园近两年重点研究的课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配合才能使各项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与幼儿密切接触的家长朋友们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影响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呢?为了掌握实验班级每个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理念等第一手资料,我们开展了与幼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又只有教师取得家长的信任,家长才可能乐意与教师合作。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家长的信任呢? 首先,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家长,爱护每一名幼儿。如早晨来园时,教师要亲切地接待每个幼儿与家长,一个微笑,一次抚摸,千万不可吝惜。对前一天没来的幼儿,关心地问问原因,如果是生病,问问是否已好;如是星期一,可问问星期天幼儿在家情况,家长是否带孩子去玩了……其次,对于家长嘱托和关心的事,教师要特别留心,给予满意的答复。每天放学时,若是奶奶、外婆来接孩子,她们总要问问孩子吃得怎么样,午睡好不好;参加兴趣小组学习的孩子的家长,想知道孩子学些什么,什么时候学等等。这些,教师必须注意观察或问一下别的教师,做到心中有底,避免一问三不知。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些园长跟我谈到了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幼儿园对孩子照顾不周到,不给孩子喂饭,不给孩子穿衣;而有些家长提出在幼儿园要多学些字,甚至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要多给孩子布置些作业,不然孩子总是玩,也学不着东西等等。我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还不理解,或者说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还缺乏一些联系。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老师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形成共识,教育行为步调一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取…  相似文献   

14.
对孩子而言,亲子活动给了他们在父母和教师面前施展才艺,发挥才能的机会。对父母来说,他们在亲子活动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亲近孩子。而作为幼儿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发掘幼儿潜能,帮助幼儿茁壮成长。因此,亲子活动实现了教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孩子从中获得快乐,有益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严兴兰 《早期教育》2003,(11):20-20
寄宿园的幼儿因为一周才回家,老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少,家园交流的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寄宿园的一些特点导致家园沟通尤其不易:比如幼儿来自四面八方,住区分散,教师经常家访难;另外家长的工作都比较繁忙,许多孩子靠校车接送,教师缺少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因而班级家长会,就成为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才能开好寄宿园的班级家长会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我在班里给每个孩子配备了一本家庭联系薄。小小的联系薄,使我们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了。平时,家长由于工作忙,接送孩子来去匆忙,无暇与教师详谈孩子的情况,教师呢,一人带四十名左右的孩子,也不可能经常对每个幼儿的家庭进行家访。有了联系薄,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教师能及时知道孩子在家情况,就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教育。家长都想教好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可就不知道怎样去教。在家庭联系薄上,他们向教师请教教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理想     
女儿四岁去学画.老师从来不布置作业,还总是对家长们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逼孩子画画,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画得不好骂孩子."为了训练画斜线,这位老师想出来画蜘蛛网的游戏:为了训练画圆.她义想出来画蒲公英的游戏:她的课堂总是妙趣横生.所以.女儿很喜欢去画画.在我看来.这是一位高明的幼儿艺术教师.她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画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而我却给家长布置作业。因为在工作中我看到不少幼儿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例如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要求,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曾尝试过各种做家长工作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定的困难;开设家教宣传栏,与家长口头交流等方式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能起到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19.
每天幼儿离园时,幼儿园总是热闹非凡,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仿佛在奏着一曲交响乐,教师要在这嘈杂短暂的时间内把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孩子交给他们的家长,真不是件易事。仔细算来,老师给每个家长的时间不到一分钟,时间虽短,但这时却是教师直接接触家长,与家长沟通的好时机。怎样利用这短暂的接送时间与家长沟通?我在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采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1.简短谈话。家长工作都非常忙,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上午送孩子怕耽误上班时间,下午几十个家长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这就决定了老师与家长谈话的时间不可能长篇大论…  相似文献   

20.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园适应工作是一个老话题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1 让家长与孩子强迫分离许多人认为 ,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 ,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 ,家长千万不能心软 ,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我认为 ,“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 ,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幼儿的情绪 ,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在幼儿入园时 ,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并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