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在小学阶段编排中国古典名著单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由于古典名著属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文言的痕迹比较明显,在遣词造句方面与现代文有很大区别。如何消除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畏难情绪,让学生爱上阅读古典名著呢?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变阅读为“悦读”,带领学生踏上古典名著的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2.
<正>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是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组织编排,为学生走进名著、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提供了条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是由我国“四大名著”改编或节选而成的,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充分展现了古典名著小说的魅力。那么,在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中国古典名著,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文章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活动为例,探索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如何指导“整本书阅读”,以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减轻其畏难情绪,并初步养成整本书的阅读习惯,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周畅 《江西教育》2023,(35):4-5
古典名著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寻找古典名著和跨媒介阅读的融通点,以跨媒介形式为阅读欲望的“燃点”、以跨媒介资源为文本理解的“支点”、以跨媒介活动为有效输出的“着力点”,通过拓展媒介形式、统筹媒介资源、开展跨媒介活动等策略,推进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联结策略是指以阅读文本为原点,以学生为联结主体,通过文本的链接,体验、演绎文本中已有的认知,实现丰富学生生命体验与文化熏陶的目标。联结策略是古典名著教学运用最多,也最有成效的阅读策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安排了中国四大名著的经典片段学习,其中除了《西游记》小学生还比较容易读懂外,其他三部作品,由于陌生的话语体系,较多的阅读障碍,畏难的阅读情绪,如果没有教师的引路,小学生将很难读完。因此,笔者想在整本书的导读课中运用“联结回目”策略,借助长篇章回小说的回目,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编者意在通过这几篇课文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初步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除《草船借箭》是根据原著相关内容改写外,其余几篇均是原著节选,其中有些语句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均改编或节选于“四大名著”,在此基础上,“快乐读书吧”进行阅读延伸,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编者意图以课文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会阅读原著的方法,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教材将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相似文献   

8.
陈正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101-103
<正>五下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对四篇课文“课后习题、阅读链接、资料袋、课前导语、交流平台”等助学系统进行归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理解词句意思,如《景阳冈》中“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本单元学习的目标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单元可谓精彩纷呈,改编并选入了来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来自《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来自《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和来自《红楼梦》的《红楼春趣》。  相似文献   

10.
古典名著的进阶阅读让学生感受、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阶阅读首先要选配古典名著书目,扩大阅读量;其次寻觅进阶阅读的方法,提升古典名著的阅读感知力;其三要摸索进阶阅读的方式,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其四要积累进阶阅读星制,感知古典名著的内涵;最后是拓展进阶阅读活动,走进古典名著这本书。如此,方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名著语言的魅力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小学阶段唯一的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四篇课文的编排由易到难,旨在揭开古典名著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走近名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初步感受古典名著语言的特点、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读文本,选择与学生心理发展和语文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文定教,以学施教。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本教材在五年级下册中专门设立了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单元。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曾指出:“统编语文教科书选取小量的长课文、难课文是可行的。因为一个人在未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和与时俱进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程度不同、长短不一的阅读材料,由于学习工作的需要,即便再长、再难也得硬着头皮读下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古典名著的阅读策略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名著是激发学生语文潜能的手段,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大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应设置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本文以古典名著《西游记》为例,从“阅读前的计划与组织”“阅读中的跟进与发现”“阅读后的总结与分享”三个任务环节来探究名著阅读任务群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说一说1.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预设:从题目“趣”字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红楼的生活很有趣。  相似文献   

15.
古典名著教学要素直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初读古典名著可以利用跳读,提高阅读速度;依据信息猜读,提高阅读效率;从品读精彩片段入手,搭建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桥梁;借助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利于阅读理解;结合影视作品,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高美 《小学语文》2014,(4):52-55
古典名著经过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熠熠生辉。然而,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理想,诸如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甚至有人还产生厌烦情绪。教材中安排了《猴王出世》等多篇名著选段,充分体现了对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重视。怎样帮助小学生自始至终完整阅读名著?我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进行阅读实践,形成了“驿站式推进名著阅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运用联系的方法 ,结合关键词句品读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通过对比阅读,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初步感受,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3.前启后拓,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以名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发挥古典名著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以此为背景,文章将综合运用文献研读、案例分析等方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简要概述和分析小学高段语文古典名著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思路的基础上,围绕“统贯”和“超越”两个关键词,从整合单元教学体系和实施单元教学计划两个角度,立足单元整组视域,探索小学高段古典名著教学的实践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领会古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吴聪娣 《西藏教育》2023,(2):25-27+45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针对小学生在古典名著阅读中存在的浅层阅读、散点阅读、被动阅读等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建构式、体验式、探究式等学习项目,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要深入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为例,论证探究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