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程内容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因为什么知识能够进入课程、进入课程的是什么知识、体现的是谁的利益在本质上决定了教育要培养的是什么人;或者反过来说,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哪些课程知识来决定的。所以,本文将课程作为政治文本,从这是谁的知识、为什么要选择课程知识、由谁来选择课程知识、如何选择课程知识四个方面探讨了批判理论视域下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知识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选择出来的精致编码的知识。它在学校中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媒介.是学校场域中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核心要素,本身具有独特的特征。从教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始,课程知识的选择和组织的问题就成为教育理论特别是课程理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性质无疑是影响高职课程组织结构的重要因素,持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当前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在课程的组织结构问题上存在顾此失彼突出问题,如何根据知识的性质,选择适合的课程组织结构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分析探讨了知识性质与课程组织结构的关系,提出高职教育的宏观、中观课程组织结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课程内容是教育的核心,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教授什么样的内容,就决定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国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哪些课程知识来决定的。因此要认真分析课程知识的选择和权力的关系,并对权力渗透下的课程知识的合理性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本质、类型、属性、价值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是人们对"什么知识最有用"和应"掌握什么样知识"的根本立场和观点.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知识观已经由传统的知识观向现代的知识观转变,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与讨论,同时对学校教育领域中课程模式的选择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课程知识的选择是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领域.随着三级课程体系的推行,课程知识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往研究中,人们侧重课程知识的研究,而相对忽略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课程知识和课程知识选择这两个概念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课程知识的选择应由选择主体、选择客体、选择目的和选择依据等几个部分构成.课程知识选择包含“课程知识的选择”与“知识的课程选择”两个层面的活动.它的实质是知识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过程,既要对课程知识的客观状态进行选择,又要依据主体的需要和目标要求作出判断.课程知识选择以选择主体设定的选择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是对课程知识价值的有目的的能动把握.  相似文献   

7.
课程知识选择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转变过程,是课程知识选择视野从无主体向主体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主题、从无主体向主体问题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方法论从无主体向主体方法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视野、主题和方法论上应介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与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波兰尼看来,所有知识都是个人的,都是默会的.波兰尼的知识理论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其教育观念却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传统.他推崇文化权威,尊重教师权威,主张言传身授.反观当今教育领域的"个人知识"和"默会知识",其内涵已与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迥异.由此而阐发的一些教育主张与波兰尼的教育思想也相去甚远.以此为例,我们得到一个启示:有什么样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这个流行的判断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适应,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必须研究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旨在对中外学者关于教师知识理论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教师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中小学教师现有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知识结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课程长期处于学术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尴尬处境.知识取向主导着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教育理论如何促进师范生教育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值得继续反思和探究.文章中尝试对教育理论课程的价值取向作出自我确定,并认为应在关注课程内在的专业精神、课程目标的实践转向、开发学生教育生活作为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和重视理论教育者的师范性的价值目标追求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振东 《教育学报》2006,2(2):11-24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知识?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新课程理念”受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影响,在学校知识的性质、学校知识教学的方式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等问题上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体现了其在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上有原则性失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超越后现代主义等“当代西方新理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坚持“教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保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培育"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同时也将引发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指向大国良师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师范生的精神成长,其目标在于帮助师范生成为一名有灵魂、有信念、有思想、有情怀、有学识、有担当、有使命感、有仁爱之心的未来教师。建设以"精神成长"为指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借鉴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理论思想。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师范生培养的"精神转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到关注优雅心灵的成长;二是从割裂式的培养到运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培育整体精神;三是从忽视到重视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培育。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将师范生的精神成长视为培育人文精神与涵养文化品性的过程,因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师范生开展"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培育、"内在幸福"价值观的涵养,以及"转识成智"教育观的陶冶。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首先,将"仁爱之心"儿童观的形塑融汇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形成"於穆不已"的儿童教育信念。其次,将"内在幸福"价值观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树立"孔颜乐处"的教育志向。第三,将"转识成智"教育观融通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激励师范生不断提升教育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是个薄弱环节。对地方课程发展的检视,应聚焦于课程定位,关键是对“地方性”的再讨论,不妨将“地方性知识”作为课程支撑理论之一。但要从中国文化出发,进行时代转换,厘清“国家性”“民族性”与“地方性”,“一体”与“多元”,“和”与“异”等关系,把握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等关系。要在基于与超越“地方性”中,进行地方课程的再建构,将地方课程纳入更高水平的育人体系,探索地方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学界还较少论及。对此,文章提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策略”:应坚守教书育人这一初心;应与一流课程建设紧密融合;应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在课程和专业教学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教学实践中当做好国际理解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跨文化教育与文化自信教育相结合、使命教育与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是否能真正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否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以及是否遵循了科学的课程编制方法指导,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质量。为此,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确定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编制方法,便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必须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学术探究性、建构主义、课程审议可分别作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主要基于科学课程的理论,当前大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知识的联结。复杂性科学关于整体性、关联性和开放性的理论观点,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理论应当从传统的精义论、均衡论和进步论转向联结论;通识教育的课程编制也应从学科中心、问题中心和方法中心转向以主题为中心的关联组合。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职业的“去理论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工作具有浓重的知识背景。以往,制度化教育使教师在教学活动默认某种当然的理论,无视自身本有的“个人知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业越来越被认为是专业,凸现了教师是创造性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为此,教师需要再概念。  相似文献   

18.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从实验到全面推行,激发了成人师范院校对英语教育专业的改革,特别是“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基于人文主义心理学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反思教学模式的基础,“英语教学法”课程应更新成人师范院校教学双方的教学理念,建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的体系,突出英语师范教育的鲜明个性,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师资。  相似文献   

19.
倡导"理解"与"生成"的现代课程知识观转型,要求课程改革更多地关照知识与人的生存意义之间的联系,提升人的精神生命。据此,面对"知识灌输"与"人文化成"之间的矛盾,高校德育课程目标设定应由实体思维转向过程思维,促进大学生的意义世界生成;课程内容设计应以问题意识为中心,回归生活;课程实施应以理解为基础,变知识灌输为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0.
论课程知识的评价——教育评价视域的必要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知识是教育的载体,它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好坏。而在教育评价的领域中,对课程知识评价的关注不多。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的类型和价值,以及课程知识与个体思想自由的关系做一些探讨,并指出在进行课程知识评价时,应该要遵循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