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如果儿童的某种必需的可能生活没有被实现,便意味着儿童“可能世界”的缺失。儿童世界存在的可能性是对话可能性的前提,反过来,没有独立的语言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根基。这在历史上是有证据的。法国菲利浦·阿利斯在《“儿童”的诞生》中,明确了“中世纪没有儿童”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儿童无法以同等的地位与成人对话,他们必须围绕着成人中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问题的研究更加突显其历史与现实意义。西欧中世纪城市作为特定时空的存在,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借鉴,笔者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认为西欧中世纪城市的产生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阶级不同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化倒退”在原因完全归处于基督教会。事实上,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教会的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西欧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是古典化的主要继承,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缴纳什一税是天主教信徒的基本义务。在中世纪早期 ,由于社会经济衰退、生产力落后 ,什一税总量有限 ,只能维持教会的生存。到了中世纪中后期 ,由于西欧社会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什一税总量也迅速增加 ,成为天主教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它已大大超出维持教会生存的范畴 ,而成为教会腐败的重要经济因素 ,遭到了西欧人民的反对  相似文献   

5.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中世纪修道院学校脱胎于修道院,遗传了修道院封闭自守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修道院,它是真正的教育机构,起到教化蛮族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在促进西欧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西欧人的理性回归。修道院学校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了解修道院学校的发展对了解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就是生活”是美国 学 者 杜 威所倡导的。生活是客观的、现 实 的 。 因此,教育作为人 类 社 会 生活的一部分,它 不 能 也 无法 脱 离 真 实的客观世界。 《 读 书 》杂志曾刊载过题为《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作者把世界分成了两部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似乎儿童世界是世外桃源,存在于成人世界之外。儿童唯有生活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周围农村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中世纪城市问题至今仍留下许多疑难之点.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必须把视野放开,不能仅局限在城市本身.本文试图从城市与周围农村的关系入手,探讨导致中世纪城市兴衰、导致城市对所在地区作用力强弱的内在原因.文章把中世纪西欧城市分成三种类型进行考察,认为一方面城市必须摆脱农业社会的桎梏,与之相分离,这是城市得以存在、城市工商业得以独立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城市又必须与周围农村在经济生活中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获得稳定生存和长期繁荣的基础.这种分离和这种结合同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物质基础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商品交换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西欧实现商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中世纪早期王权和教会组织对商业活动的保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9.
西欧中世纪城市常常被当作近代文明的先驱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有关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入手,重点阐述了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庄园经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物质基础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商品交换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西欧实现商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中世纪早期王权和教会组织对商业活动的保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1.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12.
环境生态课程编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环境生态课程是将儿童置于常态生活环境中以时间、空间两维作基点 ,循儿童在时空中的活动为主线 ,进行动态性教育诊断评量 ,调动生活环境建立自然支持系统 ,实施更为具体、实效、生活化和个别化的家庭、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园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创设立体化的德育网络环境,促使家庭、社区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具体来说,幼儿园应重视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与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德育环境的创设,注重将各领域活动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让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同时加强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关注本土文化的熏陶,善于通过特殊节日与重大活动渗透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既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明确要求,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所决定的。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能过分地强调"生活化",忽视"数学化",而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自然、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强调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的培养,这才是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数学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育应加强识字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让识字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儿童有效识字;采用"生活化模式"教学,激发儿童识字兴趣;让识字融入生活,鼓励儿童乐于识字。  相似文献   

16.
王英 《成才之路》2021,(15):30-31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做好德育工作,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文章对幼儿园德育进行概述,探讨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指出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在游戏中渗透德育,在节日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家园合力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7.
彝族俐侎人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主要是向幼儿传授民族生产生活技能、进行宗教信仰的传递以及在生活中进行日常礼仪的训练。养育习俗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发挥了积极的教育作用,也对边远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启示:环境创设应整合本土文化资源;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课程创设应融入儿童民间游戏;教育与养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幼儿园的普及及其标准化建设,常规的触角遍及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影响到了儿童的日常生活领域,加速了儿童日常生活的异化进程。把儿童作为常规教育的客体,其主动性受到了压抑,主体性近乎丧失。通过对幼儿园常规生活的道具、制度和生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常规教育对儿童的异化过程。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由,才是常规教育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19.
让儿童成为研究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命本质属性,是人之生命由适应到超越的不屈前行的源泉、机制和旅程。传统教育误解了儿童作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内涵,使儿童成为研究的仆人而非主体。让儿童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育应是人的教育、自主的教育与社会化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对话者,才能应对这一儿童观与教育观转变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学习取向到成长取向: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学前教育的近现代立场是成长取向。学前儿童的确可以学习,也应当学习,但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应当以学习为主导方向。学前教育的成长取向不是完全抛弃学习取向,而是“扬弃”学习取向,反对把学前教育的任务单纯看作学习或以学习为主。传统教育在处理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问题上本末倒置,而本末倒置的结果只能是危害儿童身心的健康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