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设计理念本主题单元设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课堂应适合学生"的课程理念,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以及认知规律等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互动学习为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让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与非指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理念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游戏为运动技能学习的载体,以趣促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加入音乐元素,为学生的练习增加乐趣。  相似文献   

3.
王竹平 《体育教学》2012,(11):24-26
一、指导思想本课以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从玩球入手,融枯燥的战术练习于游戏中,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乐中玩,玩中练"的氛围中,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实现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增进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大多受直接兴趣的驱动,为此设计了“五动”教学。一、“五动”教学的要素所谓“五动”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动、启动、导动、主动、互动五个要素,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达到乐玩、乐学、乐练;会玩、会学、会练;善玩、善学、善练;增进健康,掌握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五动”教学的要素如下:1.趣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推动的智力和能力,其维持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乐”是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原始动机,也是小学生评价玩的结果的重要标准。他们对有…  相似文献   

5.
徐涌 《中华武术》2013,(8):12-14
一、指导思想本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重心,把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中采用多种游戏练习形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6.
本课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选用"体操棒为器材、一材多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唤醒学生原有运动技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能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体验乐趣,竞赛中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7.
张旺 《体育教学》2010,(5):46-47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以情境教学模式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自主练习与合作练习为手段,让学生们在玩中乐、玩中学,让学生在投篮教学课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相似文献   

8.
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凳子作为教学器材,结合横劈叉教学内容,以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着力完善以"动"为主的课程目标体系,强调动则有理,动则有方,动则有趣,动出花样,动出艺术,动出童趣。旨在为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春燕 《体育教学》2008,(10):36-37
一、指导思想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本单元教学的主题,在课的设计中根据《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以游戏为主线的教学过程里,达到“玩中练、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悟”,努力使学生们在“参与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尝试自主与探究”带来的欢快和愉悦。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对运动负荷的理解"健康第一,学生为本"是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思"起来。"动、学、乐、思"这是几个简单的动词,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2])。笔者以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抛砖引玉。一、形成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思维——让学生"乐"(一)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并不快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14,(Z1):71-72
<正>案例背景立定跳远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它贯穿于小学至大学的体育教学之中。然而传统的立定跳远教学却以标准的运动竞技为准绳,追求的是标准竞技运动中的技能与技术,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更忽略了"以生为本"实施教学。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单一枯燥,根本谈不上什么趣味性和自主性。本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立定跳远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练,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理念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发挥评价功能,注意对学生的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张扬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4.
<正>体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的提升练习十分重要,但传统的体能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练兴趣。笔者以传统游戏"抬轿子"为基础进行改编,将趣味性融入枯燥的体能练习中,对器材、人数、队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形成新游戏"人力轿子",让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玩,切实提升体能课堂学练的有效性,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5.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以"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计划(本课侧重体能维度),以常态课"七项评价标准"设计课时教学。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以趣促学,以游戏作为动作学习、体能发展的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发展学生的平衡、灵敏、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6.
顾翔 《中华武术》2013,(5):12-14
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课堂中的体育游戏编排要着重发挥活动性、竞争性、娱乐性,以更好地提高它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体育教师要真正以体育游戏为平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内容慢慢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中在"玩"中接受新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体育游戏在编排时一定要有注意事项,要使学生在特别安全的情境下进行游戏,以免在课堂上学生自身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7.
<正>藏族舞的基本动律是藏族舞蹈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内容。它的动律特征为膝部或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不断的屈伸。重点在于在膝部动律方式,可归纳为"颤膝动律"和"屈伸动律",分别用于踢踏舞和弦子舞的教学。解决膝盖的松弛、韧性、延伸的控制能力,即可更好地掌握藏族舞蹈的内在气质和风格特征。在藏族舞的教学中,要利用教法和教具,使学生掌握颤膝动律和屈伸动律的方法、规律以及节奏的重拍等重要特征,并将其贯穿于"踢踏舞"和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器材使用情况的不断变化,一物多用,激发、维持学生的兴趣,逐渐达成教学目标。笔者以直径为80c m大小的"呼啦圈"为例,谈如何"一物多用",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一、自由玩在课前将呼啦圈发给每名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场地内自由玩耍,笔者要求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与同伴的距离至少间隔1m,抛、甩呼啦圈时要与同伴的距离至少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低段的学生运动基础差、注意力极易分散且贪玩,但模仿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能保持较高的兴趣,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容易转移、形象思维占优势、有较强的依赖性、喜欢集体活动,不分男女界限等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常选择游戏教学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游戏都受学生的喜爱,有时在做某种体育游戏时经常会听到学生喊"老师,我都没有玩过"的叫声.所谓"我没有玩过"不是指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参与游戏,或者他从来没有玩过这个游戏,而是他参与了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他只担任了"配角",也就是说在游戏过程中,玩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在为"游戏主角"和整个游戏做贡献,没有他们,游戏就根本无法继续.比如:"贴膏药"游戏当中围成圈等着被贴的小朋友,"丢手绢"游戏中蹲在地上等着别人将手绢扔到他后面的小朋友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0,(2):80-82
<正>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体育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主动练习,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玩"得起劲、"玩"出名堂、"玩"得持久,充分体现目标引领在体育大课间中的独特作用,是合肥经开区学校近年来努力探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以来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相比,不仅在时间上增加到25~30min,而且在名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