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理性”的师生交往观、内省体悟的学习观。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入诚信教育,就要合理建构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诚信教育目标、内容,创新以实践反思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途径,确立发展性的全过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2.
许多教育工作者把“助人为乐”视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来衡量学生行为的道德性,这是不恰当的。按我个人的理解,“助人为乐”应属于道德理想的范畴,它视“助人”为人生的乐趣之本,它把“助人”内化为人生的第一需要,体现了行为主体在道德认知上的高度自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高度统一起来、视“助人”为自己的道德理想并至死不渝的,仅有雷锋、朱伯儒、焦裕禄等为数不多的榜样人物才能做到。根据我们教育者自身及受教育者的实际道德能力,在“助人”这一道德要求上只能退而求其次。那么比“…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以至于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左传》中讲“信,德之因也”,说明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质,是其他一切美德的基础。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开展诚信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当前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当人们探讨和谐校园的实现途径时发现,和谐校园的创建需要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诚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诚信教育,就要突出德育的基础地位和灵魂作用。诚信教育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的过程,它的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本文的诚信教育是从教育目的出发,特指的是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诚信理念和诚信品质的人。诚信教育赖以建立的过程必须贯彻教育方法、教…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本文从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一切道德的基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努力完善诚信教育的教育机制,不断改善诚信教育的环境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加强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了出来,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开展诚信教育意义重大。本文从什么是诚信、诚信教育的意义、如何开展诚信教育三个方面对高等学校如何实施诚信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它的本来涵义就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作为一种道德活动,诚信之德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它是在殷周之际出现的。“诚”、“信”二者相互依存,它们既可以互释,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困惑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人文历史根源。笔者总结“两课”实践性教学经验,认为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困惑开展诚信教育有特殊规律和方法:遵循道德内化的基本规律,坚持传统观念与时代精神、理论与现实、教育与培养相结合;在多重对立诚信道德标准的对比中超越困惑;针对失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诚信教育。同时,作者认为还需要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创建一个注重诚信内涵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9.
魏霞 《考试周刊》2016,(6):178-179
<正>和谐、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培养目标。加强和谐、诚信教育并开展道德实践,对助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道德规范向道德习惯的转化意义深远。怎样在学校进行和谐、诚信教育,使小学生讲和谐、讲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一、贴近小学生生活,挖掘提炼和谐、诚信教育内核,拓展丰富和谐、诚信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创设和谐融洽的育人空间,培养谦和诚朴、习惯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自古以来,我国就把诚实守信的品德作为立身之本,交往之道,做人之基。加强诚信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的理念。诚信也是小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小学生的诚  相似文献   

11.
叶莉洁  包燕 《教书育人》2006,(12):14-15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的思想想开始逐步成熟的阶段,诚信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诚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当前中学生缺乏诚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发展繁荣学校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一环,而学校道德文化建设面对理想与现实、传统与新潮、外来与本土等三个方面的冲突。为解决知行不一、诚信失范和网络带来的道德问题,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新的道德气质的共同体,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应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一个社会的立国之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更是让人们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但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只有大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都重视诚信,诚信教育才能不失于表面。  相似文献   

15.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李达 《陕西教育》2005,(11):6-6
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如“千金一诺”的美谈佳话。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这股风气也弥漫到了校园,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撒慌骗人……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这就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观念上认同并在实践中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但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给大学生道德选择和确立带来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为:道德评价错位、道德信仰偏离、道德行为失范以及道德情感冷漠.文章从核心价值引领、传统文化熏陶、培养道德意志和重视道德践履等角度对高职学生道德体系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诚信教育中唯“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个人在与他人和社会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种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就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此,诚信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内涵,就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道德约束,还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即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而且更应是人的全部道德素质得以体现的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来说,诚信是人的美德的重要体现,它折射了人的道德内涵。基于此,把诚信教育看作是“旨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是不够的,是狭隘的,是道德的片面认识。因为,诚信包…  相似文献   

19.
邵秋香 《现代语文》2014,(12):34-35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体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道德发展是受教育者领悟道德规范、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形成道德习惯、养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智障学生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信念的过程。一个人理想信念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基本道德规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知识的积累,而语文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感性经验知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使学生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所以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付志敏 《教育》2011,(27):42-42
<正>诚信是超越时空的道德规范。在2004年,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将"诚信"作为加强对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