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良策 《湖南教育》2003,(20):32-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雁荡山》一文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与地形成因进行了探讨。该文所述几成定论,但笔者对《雁荡山》的两个观点存疑。 第一,沈括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记述前后矛盾。沈括一方面说“雁荡”之名不见于“自古图牒”,认为“雁荡”之名缘于宋代祥符年间,因建造玉清宫,进山砍伐木材,“始见  相似文献   

2.
当年忝为“名师”,特别钟情游记名篇.宋人沈括的《雁荡山记》,我讲解得行云流水.示范教学时,绘图诠释文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惟妙惟肖,令人击节,但心底就是一个“虚”,一个“不踏实”——真实的雁荡山我都没到过,遑论雁荡瀑布了.由此,倔强地萌生了这样一个信念——跟着课文看风景,游而学.  相似文献   

3.
游雁荡山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去温州雁荡山游玩。那时,正是早上时分,雾气弥漫着整个雁荡山。远远望去,这雾似千万缕轻纱,缭绕着整个山腰;近看,这雾似朵朵白云,又似团团相衔而成的棉花糖。其间,还有一丝丝香气,沁人心脾。雁荡山的云雾常常“跳着舞”变换舞姿。云雾缭绕的雁荡山,由于它的朦胧美,使游人仿佛进了仙境,令人陶醉、令人痴迷。我算不上“云痴”,可对雁荡山云雾却有着一种一见钟情的好感。它就像一位迷人的少女,令人心醉。我陶醉在这山中,回想起语文学过的课文《庐山云雾》……“啊,太美了!太美了!”我不禁赞叹。是啊,云雾使整个雁荡山变…  相似文献   

4.
游雁荡山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境内,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火山,加上地理活动,形成了现在十分奇特的地质外貌。暑假,我随着爷爷来到雁荡山,亲眼见识了一下雁荡山的奇特与雄伟。汽车驶上盘山公路,蜿蜒的公路两旁草木茂盛、怪石嶙峋。有的石头像一位老僧,有的则像翱翔在天空的雄鹰,还有的像一只犀  相似文献   

5.
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摇摇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雁荡山水雄伟奇物,甲于全球。——清代大思想家康有为我们的家乡乐清地处浙南沿海,是一个山清水秀而又充满历史情趣的旅游城市,名闻遐迩的雁荡山就在这里。“金色海湾富甲九州,海上雁荡名扬天下”。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我们的学校就在这附近,让我带你们走进雁荡山吧——雁荡胜景雁荡山景点丰富,有一百零二峰、六十四岩、四十六洞、二十八潭、十八瀑、十四嶂、十三坑等。雁荡风景以峰、洞、石、泉、门、嶂称胜。奇峰怪石,层峦叠嶂,崇耸嵯峨;古洞…  相似文献   

6.
述职高校 ,有一妙处 :寒暑假较长 ,可更好满足我喜览名山大川的癖好。仅以山而言 ,泰山的瑰伟、庐山的雄浑、黄山的奇峭、井冈的傲岸、峨嵋的隽秀、华山的险峻 ,各展丰姿 ,印象殊深 ;但我对浙江东南部的雁荡名山却情有独钟 ,觉得号称“东南第一山”的“峭拔险怪”的雁荡确实是不同凡响 ,独享“海内名山”之美誉 ,并不过分。雁荡以秀丽的雁湖得名 ,水天一色 ,相映成趣。芦苇满湖 ,衔草为荡 ,各路秋雁在雁湖过冬 ,自成一大绝妙景观 ,故命名为雁湖。湖旁的山命名为雁山 ,因间有别具风采的芦苇荡 ,亦称雁荡山。游遍天下的徐霞客在游览雁荡时 ,情…  相似文献   

7.
天下奇山———黄山黄山屹立在安徽省东南部 ,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 ,有名山峰72座 ,莲花、天都、光明顶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灵秀神奇的山石 ,苍劲多姿的青松 ,变幻莫测的烟云 ,被誉为黄山“三奇”。匡庐奇秀———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 ,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 ,方圆约300平方公里 ,最高峰海拔1470米。怪石、秀水、花树、趣云、峭壁、高峰、飞瀑样样俱全 ,90多座山峰仪态万方。东瓯奇绝———雁荡山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东南部 ,主峰雁湖岗 ,海拔1056米。雁荡奇秀 ,主要在于峰、石、瀑、洞。一峰一石 ,移步换形…  相似文献   

8.
教材《自读提示》对《雁荡山》一文的结构,指出:“文章大的层次非常清楚”,应是按“此山的发现经过、命名由来写起,再描绘地貌、探究成因、提出见解”这样的逻辑顺序写的。编者还要求学生完成分析每段内部层次的练习。对此,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该文第一段的内部结构作了这样的分析:该段由两层文字组成,第一层(第一句),交代雁荡山所在地点,提出本段中心;第二层(“祥符中”至段末),说明本段中心(段意中心是“写雁荡山长期不为人知情况”)。而第二层又先说宋“祥符中‘雁荡山’尚未有名”的情况;再说宋以  相似文献   

9.
雁荡之行     
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背依峰峦叠嶂的括苍山脉,面对碧波万倾的东海。素有“雁荡奇景,名冠天下”之美称。能去雁荡一游是我自中学一节地理课上就有的梦想。岁月悠悠,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去年秋末,我终于如愿以偿了。行至雁荡山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色石刻对联:欲写龙批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看来,今生能来此一游,算是我没白活一回了。走在大龙批的山谷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中。这里古树参天,怪石林立,或似开山巨斧劈刻,或似褐色飞瀑直泻,令人惊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在右侧山腰上,一块山岩…  相似文献   

10.
沈括的《雁荡山》今选入高中语文第二册。这篇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周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另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此时尚未有名”中的“名”,课本未注,不少注译分析的文章解其为“名字”、“名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下称《教学参考书》)即译“此时尚未有名”句为“当时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扬州师院中文系语文教学备课手册编写组编写的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学备课手册》则说:“直  相似文献   

11.
1、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梦溪笔谈·雁荡山》)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这是高中《语文》第四册“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所列举的两个定语后置说的例句,课本将“具体而微”、“能不易其志”分别看作是修饰“雁荡”和“缙绅”的后置定语.同时,对第一例,在第二册课文注释中还作有更为具体的分析说明: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相当于“亦具体而微之雁荡”,也(可算是)具体而微的雁荡山.具体而微,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笔者认为以上分析大可商榷.把这两例说成是定语后置结构,其实是不应有的疏误。先看第一例.这里关键是要对“具体而微”作出正确理解.新版《辞源》将它解释为“内容大体  相似文献   

12.
《雁荡山》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第三三条,题目为编者所加。雁荡山座落在浙江省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组: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主峰九峰尖海拔一千二百三十七米;北雁荡山在乐清县东北。  相似文献   

13.
江夏同学问:《<梦溪笔谈>两则》中,《采草药》与《雁荡山》都是事理说明文,它们的说明顺序各有什么特色? 《采草药》一文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逻辑顺序。也就是作者先对传统“写法”表示否定,然后从草药使用的部位不同和草药生长的条件不同两个方面,正面说明自己的观点: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课文从开头到“在药则未为良时”,此为一层,指出古法二月、八月采草药只是便于采集者辨识,就药材来说并不是最佳时间。第二层从“大率用根者”到“此人力之不同也”,分别从草药使用的部位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以及草药生长的条件不同,采药时间也应不同这两个方面来否定古法,很好地说明了本文作者的观点。《雁荡山》的第一自然段交代雁荡山在古代长期不为人知的情况。第二自然段为本文重点,推究雁荡诸峰形  相似文献   

14.
沈括的《雁荡山》一文,在部编语文教材和在其他文言文读本中,对下面一段文字都是这样断句的:“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末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若按上面在“始见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这两个字均可用作动词,但意义差别较大。“具”作动词,表示“准备,具有”。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准备好步兵和兵车。《雁荡山》:“亦雁荡具体而形微者也。”——具备形状而规模较小。而“俱”用作动词,则表示“在一起,同去或同来”。如:  相似文献   

16.
雁湖,是我所到的北雁荡山的最后一个地方。在前面的日子里,我去了雁荡的其它景点:灵岩、灵峰、三折瀑……景致不错,只是游人太多,不免过于热闹,与我心中的雁荡不同。雁湖,静卧在雁荡山最高峰——连霄岭的雁湖岗上,因秋雁常云集于此而得名。《东瓯遗事》中说:“雁湖上,旧有比丘塔院,钟声闻百里,一夕方鸣钟,忽隐于湖。”这大约是唐  相似文献   

17.
一例定语后置的别说李卫东“今成,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梦溪笔谈·雁荡山》)这是高中《语文》第四册“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所列举的定语后置例句。课本将“具体而微”看作是修饰“雁荡”的后置定语。同时对这一例,在第三册课文...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文《雁荡山》,选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笔记《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题目是编者加的。沈括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一○七四年察访浙江温、台地区时,对雁荡诸峰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作者不畏艰险,深入山林,实地考察和搜集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雁荡山地貌及其成因作了客观的记载。这段文字独立成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说明文必须如实地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应该有条有理地讲清楚它所说明的对象。《雁荡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通过有关资料的考证和亲自考察的见闻,说明雁荡山名称的来历以及由不为  相似文献   

19.
太姥山游记     
我很早就听说福鼎的太姥山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它与雁荡山,武夷山齐名,可北望雁荡,西眺武夷,而雄铸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相传诸仙每年都到此聚会一次,故素有“海上仙都”之美称。它是  相似文献   

20.
雁荡山     
我们乘着车来到了温州雁荡山。雁荡山风光着实不凡,山水环抱,古树参天,亭台莲池,星罗棋布,楼阁云集,雄伟壮观。更奇妙的是这里的石头变化无穷。这面看像这个,那面看又像那个,可见真是一步十景啊!瞧!这座山峰就像一面展开的旗,正迎风飘动。它叫“展旗峰”,真是名副其实。瞅!这座山峰就像当年孙悟空在这里留下的金箍棒,又粗又长。可当你走几步再回头看那金箍棒时,它却变成了一把巨大无比的剪刀,正直冲天空,似乎要剪下云彩为雁荡山做身花衣裙。雁荡山的水好清啊!蓝绿色的水中有许多山的倒影,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偶尔还可以看到小鱼在水中戏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