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玉平撰文《龙图腾与汉民族的心理期望》认为,龙图腾和龙文化的产生既是物质生产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汉民族的心理需要决定了龙的功能和外表,反过来龙的形成过程,又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心理体现。龙是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的重要心理符号,折射着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第一,龙图腾反映了汉民族对神秘自然的敬畏龙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也就是神物崇拜普遍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  相似文献   

2.
龙和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拟通过对比分析龙与dragon在本质、国俗语义上的差异,探讨如何看待龙的英译及龙文化问题,以达到准确传递龙文化信息、更好地对外传播我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东亚的两个重要国家,中国和日本都有龙文化。日本“和龙”在继承和吸收中国龙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改造。对两者的异同进行研究,有利于从文化边缘地区研究中国龙文化,同时研究日本龙文化也是对中国龙文化的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沁源县流传着许多和龙有关的传说,如龙母的传说、五龙的传说等,形成了独特的龙文化传说系列。这些传奇性的、描述性的故事与当地的龙王庙相结合,建构了一个与世俗相区别的神圣文化信仰空间。当地龙遗迹主要表现在龙王庙的修建以及龙与地名两方面。沁源龙被赋予了求雨、祈福、伦理道德等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龙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在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沉淀了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两国始终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发展主线,通过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奠定了东亚文化的基础,对亚洲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亚洲和平,增强了中韩两国间贸易,为两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飞速发展,但韩国对中国的贸易总是顺差,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分析认为韩国的文化优势,是导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中韩文化的共同点和中国文化的特色,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思想,加大核心价值观建设力度,鼓励文化交流和贸易,借助孔子学院等文化宣传工具,减少中国与韩国贸易逆差,促进两国贸易健康发展。研究认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对国际货物贸易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国际货物贸易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树立国际文化交流中有商机,国际商机中有文化的观点,才能使中韩两国成为世界强国,实现两国人民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韩经济贸易的不断往来,中国与韩国也不断在其他方面进行了交流。音乐作为最无国界、无语言限制的艺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人民交流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伴随着中韩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和韩国的音乐文化也逐渐开始相交融,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两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更间接推动着中韩两国各方面的交流。本文就当前中韩音乐交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后期的交融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开门七件事喻理是汉民族长期形成的语言文化习俗。开门七件事熟语是一个成系统的熟语义场。柴米油盐酱醋茶熟语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连共现,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化特点。开门七件事熟语具有高度的知性价值--传播知识和经验,反映了汉民族的价值观念,表现了人们的信仰、思想、愿望、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中韩文化同为儒家文化圈的同源文化,却因为近现代以来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质。而韩国综合国力的崛起也引发了韩国语言文化热。伴随着韩语学习的热潮,韩国文化也作为一支独立的文化进入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并为学者所研究。本文以语言禁忌现象作为切入点,结合中韩文化的差异来阐述,用以指导韩语及其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形势下,各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渗透着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历史,因此语言与文化成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元素。韩国作为我国的邻邦,与我国的文化存在某种相似之处,文化的共同性体现着语言的相似性。中韩两国在各自发展历程中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体现出了文化的差异性,折射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为此,本文从中韩文化的差异分析入手,对韩国语教学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维持着密切的交流关系,语言文化交流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在韩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也是韩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汉语与韩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两国国情不一,针对各自语言实施的语言政策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在当代社会中两国针对各自国家的通用语言,即普通话和标准语实行的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为两国语言政策的相互借鉴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龙神·龙人·龙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伟大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先民创造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就把民族群体、民族的理想和愿望,同集体创造的龙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一种龙文化。  相似文献   

13.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因此,在进行中韩翻译教学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有意识地向学习者渗透韩国文化,使其了解中韩两国在文化上的差异并避免文化干扰,以便提高翻译水平,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文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平 《考试周刊》2011,(3):48-50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看悠久的历史。都产生了大量的熟语。这些熟语既是两国文化的组成要素.又反映了两国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自然地理、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几个方面分析熟语体现的两国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集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而中秋节作为中韩两国都具有极高地位的岁时节日,对于研究两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逐一分析两国中秋节的文化特点,对中韩两国中秋节的萌芽、食俗、习俗进行比较,详尽说明中韩两国中秋节的共性与差异,并且总结中韩两国中秋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变迁。通过两国对于传统节日传承的差异性来倡导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传统节日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文化相通,官方和民间往来频繁,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吉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对发展中韩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和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中韩贸易摩擦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汉语军事题材熟语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军事文化历史,是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军事文化信息。军事题材熟语的产生是语言使用习俗化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继承下来的集体性语言规约、语言传统和语言定式。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自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密切。在语言文字方面尤其如此。汉朝起,随着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汉语中的成语也传入并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的语言文化。本文介绍了韩语中成语的来源,并对比了中韩两国成语的异同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汉文化圈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