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淑娟 《湖北教育》2006,(10):45-46
有一则故事《无上宝珠》是这么说的: 一天,释迦牟尼世尊拿了一颗随境变色的珠子给五方天王们看,问他们道:“这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呢?”五方天王各说青、黄、红、白、黑不一。世尊把珠子藏到袖子里,然后把手伸出展开,问道:“这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呢?”天王们说:“您手里连珠子都没有,又哪来的颜色呢?”世尊感慨地说:“你们真的是颠倒了!我把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各说青黄红诸色不同;如今我把真的无上宝珠给你们看,你们却难以得见!”至此,五方天王方才明白——领悟佛理不可滞留在表面,应当穿透外层究其本质。  相似文献   

2.
张爱民 《河北教育》2006,(10):11-13
曾看到一则小故事《无上宝珠》,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天,释迦牟尼世尊拿了一颗随境变色的珠子给五方天王们看,问他们道:“这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呢?”五方天王各说青、黄、红、白、黑。世尊把珠子藏到袖子里,再把手伸出展开.问道:“这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呢?”天王们说:“世尊!您手里连珠子都没有,又哪来的颜色呢?”世尊感慨地说:“你们真的是颠倒了!我把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各说青黄红诸色不同;如今我把真的无上宝珠给你们看,你们却难以得见!”至此,五方天王方才明白——佛理不可滞留在表面,应当穿透外层究其本质。  相似文献   

3.
初三复习五字法贺中轩全——全而有序复习课首先要从整体上规划,做到“全而有序。”“全”指知识点(包括概念和原理)掌握全面,“序”指知识点的有机联系。如果把知识点比作珠子,“全优是做到不遗漏任何一粒,“序”就是要找一条线把珠子串起来,不使其散乱。如何做到...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诚如她所言,舜文化之于舜耕小学,正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把教与学串在一起,把师与生串在一起,把校与家串在一起。舜文化,已经成为济南舜耕小学特有的精神标记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高年级词语教学新法试探罗延龄(都昌县大树乡中心小学)I“一状来像”问调法一个个同义同好比一圈球子,租些同义同的“同义”治似一根线。在被学中教师先把“肾z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把珠子串起采。这一致法妞例:春师自来学生找出“召”的同义同来?让学生查字自、化课...  相似文献   

6.
1 项目介绍: 琉璃珠在日本非常流行,走进琉璃珠饰品店,你会一下子被里面色彩缤纷、做工精美的珠子弄得花了眼.这里的珠子有的晶莹剔透,有的金粉镶嵌,因为都是手工制作的,所以每颗珠子都不一样.顾客想选什么样式,挑什么珠子,选什么颜色,通通由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7.
早晨,璐璐、恒恒、林林在娃娃家玩"喂娃娃"的游戏,他们你一勺我一勺地把盘子里的珠子舀到瓶子里,玩得可认真了。突然,林林不小心把装珠子的瓶子弄翻了,珠子"噼里啪啦"撒满一地,璐璐、恒恒看了放声大笑,还故意把自己瓶子里的珠子往地上倒,珠子的弹跳声和孩子的笑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雨龙     
邢皓轩 《作文》2023,(6):27-29
<正>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勤劳善良的小男孩儿,名字叫阿宝。阿宝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母,他是被村里人养大的。一天傍晚,阿宝挑着砍好的柴走在路上。突然,他看到一个东西在草丛里闪闪发光,小心翼翼地走近一看,是一颗红彤彤的珠子。他捡起珠子带回了家。回到家,阿宝把珠子放进米缸里,米缸里立即传来哗啦哗啦的响声。阿宝一看,米缸里盛满了米。阿宝很惊讶,又把珠子放进钱袋里,哗啦哗啦,钱袋里装满了钱。阿宝发现红珠子的秘密后,用它帮助了很多乡亲。  相似文献   

9.
张骏 《科学课》2009,(11):59-59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班长邹光辉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拿出手中的小珠子说:“这个珠子放在水里会越来越大,还会生小珠子,它有生命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做的?”显然他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班长邹光辉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拿出手中的小珠子说:“这个珠子放在水里会越来越大,还会生小珠子,它有生命吗?它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做的?”显然他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数学活动课,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它能多渠道、多形式地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活动课,不同于课堂教学,不但要强调科学性、知识性,更要强调趣味性。以趣味来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上好数学活动课,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如:在二年级“找规律猜数”的活动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猜花瓶里的珠子”的游戏。老师从花瓶里先拉出3粒黑珠子,1粒白珠子,接着又一次拉出3粒黑珠子,1粒白珠子,然后老师问道:“下面第九个、第十个、第十一个、第十二个拉出的珠子应是什么颜色?”有趣的数学活动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学生们经过片刻思考就很快找到了规律,正确回答了问题,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又如:三年级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算盘的启示     
吴小健 《师道》2004,(8):17-17
曾看过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某日,小算盘对主人说:“我有十三根杆,每根杆都各有六颗珠子,下面五颗,上面一颗,每杆的上下都还可再放一颗,总共可以放26颗。”主人说:“那我就把你加满吧!”于是他真的加了26颗珠子。可惜,加满后的算盘就完全不能用了。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了“性、情、趣、比”四个字,效果颇佳,在此一谈。 所谓“性”,即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知识面的广阔性、知情达义的准确性。 怎样将知识系统化呢?我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提纲挈领,方能形成知识网络。否则,学生手里的“珠子”虽多,但不成串,只是盛“珠子”的匣子而已,有何用呢?在实际运用时,又怎能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呢? 从学生的习作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同学写出的  相似文献   

14.
“一线穿珠”式一日活动,就是有目的地安排一根线,把“珠子”——一日活动中的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连缀起来,组成连续的教育过程,从而实现一日活动的综合。为叙述具体、明白,现以《认识母鸡和小鸡》的一日综合实践为例作一介绍。这次活动是在中班进行的,以“制作、创编作品准备参加演出、展览”为一根线,串起“珠子”,即围绕认识母鸡与小鸡的特征而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游戏介绍 QQ龙珠是由单机游戏“祖玛”系列衍生出来的网络休闲游戏,最少3个珠子相连)的同颜色珠子,阻止珠子滚进骷髅陷阱。游戏中消除珠子,或者是用珠子击中随机出现的金币时都可以获得积分。根据当前游戏房间所设定的分数(100分或500分),任意一方率先完或任务便可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16.
小老鼠在河边捡到了一颗圆圆的珠子。好漂亮的珠子,亮闪闪的,小老鼠特喜欢。小老鼠一天到晚把珠子装在口袋里,只在周围没人的时候,才拿出来看一看。他想:这么漂亮的珠子,可不能  相似文献   

17.
记得小时候爱买一些大小不一的珠子.再用一条细细的红线把它们串起来,戴在手腕上。现在,班里的女孩子仍然重复着这种游戏。其实,指导学生复习又何尝不是在串珠子?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就像那熠熠生辉的大珠子。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许地山的《落花生》、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就是复习的重点篇目。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导读”“思考·练习”引领学生再一次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8.
原题.一根不可伸长的细轻绳,穿上一粒质量为m的珠子(视为质点),绳的下端固定在A点,上端系在轻质小环B上,小环可沿固定的水平细杆滑动(小环的质量及与细杆摩擦皆可忽略不计),细杆与A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开始时,珠子紧靠小环,绳被拉直,如图1所示,已知绳长为L,A点到杆的距离为h,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Td,珠子下滑过程中到达最低点前绳子被拉断,求细绳被拉断时珠子的位置和速度的大小(珠子与绳子之间无摩擦).  相似文献   

19.
一、所谓园本文化 文化名人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20.
师 :34 +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 ,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 ,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生1:我们组用计数器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拔4个珠子。要加16,十位上拔1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4个加6个是10个珠子。就在十位拨1个珠子 ,把个位10个珠子拨去。得到50。师 :(出示计数器)为什么个位要拨去10个珠子 ,这样不行吗?生 :这样就读不出这个数了。生 :个位满十 ,要向十位进一。生2:我们组用小棒来摆的。先摆3捆4根 ,再摆1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