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先“读”《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2.
《送考》是苏教版高二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里的一篇课文,讲述三十年代丰子恺先生送一群孩子去杭州考试的故事,作品以朴实细腻的文字描写,  相似文献   

3.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些大人》是一本为人们认识儿童、认识自我,提供了一面镜子的书。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它收录了丰子恺先生自1925年至1961年间的一些散文,201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的童年。第二部分:孩子们的童年。第三部分:童年的故事。在我的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随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文章从丰子恺散文创作不同的阶段入手,把握住他散文的独特风格,以此观照丰子恺的人生,从而领悟其散文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随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文章从丰子恺散文创作不同的阶段入手,把握住他散文的独特风格,以此观照丰子恺的人生,从而领悟其散文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先生著有很多散文,《塘栖》这篇小文,能够充分体现其散文作品的共性特征:内容隽永耐品,思想超然安静,文字平淡细腻,结构浑然一体,给人回味无穷之感。我对于这篇小文,吟咏多次,有爱不释手之意,感觉其内容、技巧、语言等多方面都美不胜收。我觉得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颇为独特: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中写景抒情,极富诗情画意。其行文平易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它的构思独具匠心,为现代散文中所仅见。  相似文献   

10.
提到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他足一位画家,其实,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也是自成一格的。诚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丰子恺)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的确,丰子恺的散文是耐人咀嚼的。 丰子恺深受李叔同和夏丐尊两位老师的影响,特别是后来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在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丰子恺散文的佛教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子恺散文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阐发了佛教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念,试图用佛教来解释人生问题,识破宇宙实相。这构成了丰子恺散文深层的哲理意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本文对这一人们较少涉及的论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丰子恺散文的佛教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散文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阐发了佛教的人生哲学和伦理观念,试图用佛教来解释人生问题,识破宇宙实相。这构成了丰子恺散文深层的哲理意蕴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本文对这一人们较少涉及的论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丰子恺先生的创作可谓独树一枝,是为数不多的“艺术家的散文”.纵观他散文创作所经历的三个时期,总是与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共进的.其散文在艺术特色上,更是风姿独俱,异彩耀空.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这位艺术大家的散文创作,做一简析.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上《藤野先生》一课.讲到它的体裁时,我说,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一个同学马上反问:“老师。说它是抒情散文有什么不对呢?归根结蒂,它不是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一腔复杂的爱国热情吗?”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关于现行散文分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宁静 《教育文汇》2007,(10):41-41
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时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插图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文章都有插图,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将它忽视了。其实,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大有文章可做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资源分析《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的一篇散文,它的前一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两篇文章堪称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双璧,文辞优美,情感蕴藉,具有极高的审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作品拥有广大的读者,无论是自然隽美的散文,还是别具风格的漫画,都以较为深刻的思想哲理和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被读者所喜爱.丰子恺先生所以能做到这样,是与他用以指导创作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系.纵观丰子恺先生的一生,其所持的艺术观尽管比较复杂,但只要与他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考察,最重要的有两条,即艺术的大众化和艺术的现实化.丰子恺先生在提倡大众美术时这样说:“在杂志上发表大众美术的画,其实只给少数的知识阶级的人看看,大众是看不到的.大众看到的画,只有街头的广告画和新年里的‘花纸’”(按“花纸”即年画.)“可  相似文献   

18.
拜儿童为师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中写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先生对孩童精神世界的崇拜思想尽显无疑。不仅仅是丰子恺先生,还有许多的文化名人,如叶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是一名独具特色的漫画家,漫画思维作为一种潜在的思维习惯影响了他随后的散文创作,本文就文学与绘画汇通的渊源谈起,力图从漫画思维到散文思维的转换上更为全面地诠释丰子恺散文.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丰子恺先生艺术观、审美观的精华的"人生艺术化",和建立在生活真实性基础上的散文真实性究竟有何关系?《竹影》作为丰子恺进行儿童艺术教育的一篇文章,是否以写人、写景、写事为目的?"为不教而教",日常教学的文本解读是否可以更深入一些?试图以《竹影》为例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