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滴定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环孢霉素A对α-氨基酸的趣分子识别作用。结果表明主客体之间形成了1:1或1:2的超分子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的识别推动力的主要为氢健、π-πstacking作用,空间结构的影响也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2.
氨基酸:RNA:DNA=1:3:6,这个等式表示的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与相对应的RNA、DNA片断中的核苷酸(或碱基)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是在学习了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下同)下册《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后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用基团贡献法研究了5个典型氨基酸分子与尿素及甲脲,二甲脲分子间的焓对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氨基酸的两性离子部分及亲水性侧基与尿素及烷尿分子的离子-偶极作用对焓对作用系数有较大的负贡献,氨基酸与烷脲分子间的疏水-亲水作用对焓对作用系数表现为正贡献,同时与疏水性侧链的nCH2成正比,两疏水性侧基间的疏水-疏水作用对焓对作用系数也表现为正贡献。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是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按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在自然界发现的氨基酸约200种。氨基酸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根据测链的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杂环氨基酸;老根据分子中氨基与核基的相对位置不同,则分为a、6、Y……。等氨基酸。实际上人们对氨基酸的认识是从研究蛋白质开始的。着根据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则可将氨基酸分为三大类: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蛋白质的稀有氨基酸和非蛋白质氨基酸。一、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尽管存在于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数十种之多,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基本氨基…  相似文献   

5.
凝胶过滤及离子交换层折法纯化玉米CuZn—SOD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葡聚糖(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及纤维素(DEAE-32)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玉米CuZn-SOD,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CuZn-SOD具有怀其它来源的CuZn-SOD相似的性质,即最大吸收峰为260nm,分子量为33,600道尔顿,分子中含有17种289个氨基酸残基,不含色氨酸,N-末端氨基酸为丙氨酸,1分子酶中含2个铜原子和2个锌原子;电泳分析显示,蛋白质谱带和酶活性谱带数目相同,均为两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个两亲性双功能臂大环多胺化合物的合成,并研究了它的配合物对α-氨基酸酯的催化水解性能。结果表明,它的二价过渡金属离子(如Cu2+,Co2+,Mn2+,Ni2+,Zn2+)配合物能显著的加速催化α-氨基酸对硝基酚酯的水解。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时,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00H)相连接,形成一个肽键(-NH-CO-),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含有一条肽链,也可以含有几条肽链.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在308.15K.甘氨酸、DL-α-丙氨酸、DL-α-氨基丁酸、DL一缬氨酸和DL-亮氨酸在浓度为0.5、1.0、1.5和2.0molkg-1乙酸钠水溶液中的密度数据,计算了这些氨基酸的表观摩尔体积V2,和标准偏摩尔体积,运用了实验观察到与氨基酸烷基链上碳原子数之间的线性关系.计算了氨基酸两性端基(NH3-.COO-)、CH2基团和其它烷基链对的贡献。结果表明随乙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所研究的乙酸钠浓度范围内几乎为一常数.用基团加合规则和共球交差模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蚯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构戈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的数量及相互比例的关系,通过纸层析-分光光度法对永州本地蚯蚓体内的赖氨酸、蛋氨酸等12种氯基酸进行测定,并与其它几个品种蚯蚓进行比较发现永州本地蚯蚓(野生)与养殖蚯蚓(文献中的蚯蚓)体内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三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在永州本地蚯蚓中由高到低是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在养殖蚯蚓中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永州本地蚯蚓氨基酸配比伯由高到低是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饲养条件下氨基酸配比值由高到低是亮氨酸〉精氦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  相似文献   

10.
L-型和DL-型氨基酸对离体小麦胚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小麦离体胚胎对5种氨基酸的L-型和DL-型异构体在不同浓度下的生长反应,结果指出,不同氨基酸及其两种异构体对小麦胚胎植株的生长影响有不同表现:丙氨酸L-型促进生长,DL-型抑制生长:脯氨酸和苏氨酸,L-型轻微抑制,DL型促进生长;蛋氨酸和丝氨酸,L-型和DL-型都抑制生长,但程度不同。推测DL-型氨基酸抑制或促进生长作用是其中的D一型氨基酸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受事主语句具有以下特点;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施事,处所宾语;受事主语句中的主语可直接或有条件地后置作宾语;受事主语句可以改写成有标志的被动句,我们可以此来分清受事主语句和与事主语句在古汉语中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论述计算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其犯罪主体既有一般主体,也有特殊主体,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可由故意,也可由过失实施计算机犯罪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两种行为。  相似文献   

13.
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很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与事、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参与者及主语为零的情况。受事充当被动句主语是被动句的典型,与事等其他语义角色充当主语及零主语的情况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被动句主语既可以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影响者,也可以是间接受影响者,甚至可以不是谓语动词的受影响者。在被动句中,“被”字句可以蕴合弱影响,“叫”、“让”、“给”字句必须蕴含强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丰富,表现在三大类九小类。三大类为他指、自指和兼指,其中,以他指的情况最为常见。他指包括了七个小类,即补语指向主语、动词、动核结构、受事宾语、工具宾语、伴随宾语和旁及宾语;自指包括一个小类,即补语自身;兼指包括一个小类,指补语既指向主语,也指向前一个动核结构。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表现为多样性、层级性和宾语成分突出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特别权力关系由特别权力关系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其中,特别权力关系主体包括特别权力主体和特别权力相对人;特别权力关系客体包括特别权力、人身权、物、行为和智力成果;特别权力关系内容包括特别权力主体的特别权力与义务和特别权力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权力关系的变化就是特别权力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abilities of chimpanzees and human children to imitatively learn novel actions on object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were possi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mpanzees raised mostly with conspecifics (mother-reared) and chimpanzees raised in a human-like cultural environment (enculturated). Subjects were thus 3 enculturated and 3 mother-reared chimpanzees, along with 8 18-month-old and 8 30-month-old human children. Each subject was tested over a 2-day period with 16 novel obj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each object was preceded by a baseline period in which the subjects natural proclivities toward the object were determined. For 12 objects, a human experimenter demonstrated first a simple and then a complex novel action, instructing the subject in each case to "Do what I do" (chimpanzees were prepared for the task behaviorally as well). For the other 4 objects, demonstration of a single action took place 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subjects opportunity to imitate was delayed until the second day, 48 hours later. Actions that a subject produced in baseline were excluded from further analysis. For each analyzed action, the subject's behavior was scored as to whether it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1) the end result of the demonstrated action, and (2) the behavioral means used by the demonstrator. Results showed that in immediate imitation the mother-reared chimpanzees were much poorer imitators than the enculturated chimpanzees and the human children, who did not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Surprisingly, on the delay trials, the enculturated chimpanzees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e other 3 groups. We conclude from these results that a human-like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like social-cognitive and imitative learning skills for chimpanzees, and perhaps for human beings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标准是看该因素是否是决定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要以决定行为性质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为核心内容,包括行为的性质、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客体、法定的特定时间、地点、状况和方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的明知,而犯罪主体和违法性不宜作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20.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主体生命活动而不断变化,抑或是在历史文化中发展,都表明审美意象不是预成的,而是动态生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