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红山诸文化的经济结构、原始宗教信仰及民俗学、文字学等资料分析,红山文化玉雕龙造型的主根系应是雄性野猪,但野猪与猪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决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玉龙发现数量较多,分为兽首龙、猪首龙和鸟首龙。红山文化玉龙造型为昂首、弯背、卷尾,整体大致呈圆形,首尾相接或相对。首尾相连者呈环形;首尾之间有小缺口者呈?形;首尾之间缺口较大者呈"C"字形。使用方法是吊挂在巫师胸前。玉龙是想象的灵物,是被崇拜和祭祀的对象,是巫师通天地的法器之一。通过玉龙通天达地,达到人与神的沟通,以实现人们祈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远古先民从葫芦崇拜、鱼崇拜直至水崇拜的渐进演化过程,窥探了远古先民在与严酷大自然反复较量、反复斗争中的艰难足迹和对大自然蒙昧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揭示了中国文明史进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石屏彝族花腰人地区,有着一种古老而悠久的英雄祖先崇拜——龙神崇拜,既继承了彝族花腰人原始宗教信仰,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彝族原始先民的生活场景,历经了千百年来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彝族花腰人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种信仰和文化。文章主要从彝族花腰人龙神崇拜的由来、祭龙的含义和过程、龙神崇拜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分析彝族花腰人的龙神崇拜,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花腰人的文化特点,传承和保护彝族花腰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上古先民从葫芦崇拜、鱼崇拜直至水崇拜的渐进演化过程,窥探了上古先民在与严酷大自然反复较量、反复斗争中的艰难足迹,从而揭示了中国文明史进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6.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原始宗教崇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这是艺术教育及艺术史论研究中划分远古造型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哲学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原始宗教崇拜三个阶段中的早期造型艺术作品在深层上直观地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共性文化特征,那就是对生命的追问以及生命崇拜的实践,并以此构成了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母题特征——“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7.
文字崇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古代先民文字崇拜既与巫术活动有关,亦与图腾崇拜有关。随着文字传播和发展,文字崇拜出现了泛化、弱化、转移现象,并在当今社会遗有原始痕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以来,龙崇拜研究在龙崇拜的起源、龙形的演变、龙崇拜的文化涵义、龙崇拜的性质、龙崇拜与中国政治、少数民族崇龙习俗以及中外龙俗比较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龙崇拜研究从整体上来说至今仍然处于水平较低的阶段,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上古先民从葫芦崇拜、鱼崇拜直至水崇拜的渐进演化过程,窥探了上古先民在与严酷大自然反复较量、反复斗争中的艰难足迹,从而提示了中国明史进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字崇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古代先民文字崇拜既与巫术活动有关,亦与图腾崇拜有关.随着文字传播和发展,文字崇拜出现了泛化、弱化、转移现象,并在当今社会遗有原始痕迹.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文字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文字崇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字崇拜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古代先民文字崇拜既与巫术活动有关,亦与图腾崇拜有关。随着文字传播和发展,文字崇拜出现了泛化、弱化、转移现象,并在当今社会遗有原始痕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其他遗址对比后发现,目前为止墓上放置石雕的方式是凌家滩遗址所独有;其次对放置"玉猪"的动因作出分析,认为与当时的自然崇拜有关;最后将史前猪的雕塑做了归纳,认为以野猪为原型的石雕在史前被人们赋予了比陶塑作品更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材料考据龙崇拜的起源,认为闻一多先生判断龙的基调是蛇,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闻氏一大功绩;但闻氏用龙为氏族图腾说来解释龙崇拜的起源,在理论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作者认为龙由蛇图腾演化而来,在夏代立国之前形成雏型,并具有地域、氏族文化融合的多元性。同时指出,龙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是先民臆造的虚幻神物即抽象合成的观念复合体,它是部落联盟的新标记而不是氏族图腾。  相似文献   

14.
论满族萨满文化中柳崇拜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民信仰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萨满祭中,柳崇拜占有重要的地位。柳崇拜产生于满族先民的渔猎化之中,渗透于满族先民生产活动的各层面,丰富了满族化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崇拜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类型。在《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中保存了大量先民宗教崇拜的文化信息 ,从其中有关文字及其说解 ,可以探究我国古代宗教文化的渊源 ,印证我国古代宗教崇拜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酃是汉代未水入湘处(今衡阳市城东)的地名,之前曾名寵和龐。自赵宋以来,是今湘东炎陵县名。其偏旁“霝”同雷、电(雹)、震、霆为同一个词族,是古人对雷电自然现象的文字记录。反映了先民对雷电由自然崇拜到龙之神灵崇拜的认识过程,也是我国龙崇拜源于雷电崇拜的一个典型例证。而“酃”则以地名的形式保存了这一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7.
龙起源于诸夏,形成时代大约在9000年左右;濮阳蚌龙的时代虽比阜新查海龙为晚,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更为接近,当与中国封建文化中的龙有直接的渊源继承关系;诸夏龙文化流风原被,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对中华各族龙崇拜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种传到印度后,和印度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渐次形成了与中国龙不同的印度龙种。龙文化如同汉语言文字、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起着纽带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它也是联系中国与南亚,尤其是印度之间宗教文化关系的一条纽带。  相似文献   

18.
招龙是苗族崇龙习俗中的一种,盛行于贵州省雷公山区。苗族招龙之龙具有多态性,包括动物龙、植物龙、非生物龙和自然现象龙等,这突破了原有的动物崇拜论和灵物崇拜论,而将龙崇拜的实质指向了最神秘和最原始的自然,即龙崇拜源于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19.
三星他拉碧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显著标志。追要溯源,前红山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巨型摆塑龙、陶塑龙片表明查海遗址是玉龙的源头。红山先民雕磨的碧玉龙独具一种升腾、高昂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然而蛇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崇拜的对象。有学者认为蛇是“龙”原生形象,蛇图腾崇拜早于龙图腾的崇拜。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