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位教授曾撰文建议一年级教材中“果”字的教学:根据象形字“象物之形”的特点,依照古文字的线条。绘出“物之形”,即将甲骨文和篆文的“果”字画出展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字义,美其名日“科学教学汉字的又一新法”。这和按字源意义讲析会意字“染”如出一辙。这是小学的识字教学吗?不是,这是汉字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长横 多用于一字之横担者。起收有方圆藏露之分,行笔有提按快慢之别。如“不”字的上横,中部略按。从位置上,又分上弧横、中弧横、下弧横。居上时皆覆其下(如“不”字),居下时则皆承载其上(如“五”字),中长横对结体起重要架构作用(如“著”字)。从形态上看,有细长横(如“五”字)、曲长横(如“果”字)等。  相似文献   

3.
开心巧克力     
《科学启蒙》2010,(3):113-113
天才儿童 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 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 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  相似文献   

4.
说茶     
茶字趣解 1.“茶”字的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2.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作为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  相似文献   

5.
“故”字是一个多义词,为了便于掌握,可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词性和词义:1.在句首,一般是连词,表示因果、目的关系,译为“所以”、“因此”,若“以故”、“是故”连用,也是同样的意思。如:  相似文献   

6.
一字妙联     
刘炜 《老年教育》2010,(1):38-3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出一上联求对,联中仅一“墨”字。不少人遂以“笔、纸、砚、书”等字应对,却均不是佳对。惟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采用宽泛意义上的理解:凡能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目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效”字右边是“文”。“有效”是指教学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效果”.重在“果”字上,是说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得到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浏阳"西乡话"果假遇摄字主要元音的变化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浏阳“西乡话”果假遏三摄字的现实读音为材料,借此讨论三摄主要元音在“西乡话”中的变化路线,将其与北京话音系作简单对照,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也希望对湘语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研究有所裨益。本文作者为浏阳镇头镇人,所操方言即为“西乡话”。  相似文献   

9.
    
此文先扣住“泪”字写其“果”:①“不得不抬起头”;②“分辨不出哪是风声”③“熟悉的背影,渐行渐远”。至于落泪的原因——“回想着半月以来,军训生活的点点滴滴”——点到为止,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此文可变格为其它话题的作文:将“军训生活”换作“XX生活”,将“草绿色”换作同所规定话题主旨相关的“色彩”。文中有一字用得不妥,“虽泪眼朦胧,却不敢眨一下”,其中的“敢”应改用“愿”。  相似文献   

10.
一、“木”作下偏旁偶尔带钩,其余均不带钩。即使作下偏旁也是带钩的字少,不带钩的字多。带钩的只有“杀、杂、亲、条、茶、寨”六个及它们的派生字“刹、榇、涤、搽”等。这就是说,只要记住这六个基本字,问题就解决了。例如“宋、荣、果、架、案、朱”虽都以“木”作下偏旁,但不在上述六字之列,也不是它们  相似文献   

11.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尞"为母文,加一系列外化符号而产生的母文外化字。《说文》中从"尞"得声的字共有二十个,其中十九个属于"尞"族字,另外一个只是从"尞"得声,意义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12.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由语转而注音即为转注。转注造字法是以一个部首字为义符,用一个标音构件而造出新字,新字与源字(义符)同义。转注字是由于远古字音变化而产生的,转注字是义符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同源字,转注是一种特殊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13.
释“虢”     
从商后期算起,汉字的发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的形体、语义以及语音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个常用字,一般用作地名、国名及姓氏,如虢国、虢仲等。虢的本义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的呢?郭姓是如何起源的,虢和郭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揭示"虢"的字形和字义发展过程,以及"虢"同"郭"姓的联系,为研究"虢"文化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4.
汉语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读音就是 1个汉语音节。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 3部分构成。普通话音节是汉语普通话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规范读音就是 1个普通话音节。它由 2 1个声母、39个韵母和 4类声调组合构成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中大量的多音字是汉语学习与应用的难点,有些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并且可以进一步精简规范。以“普通话词表(一)”内的常用多音字为例,参照《新华字典》释义,从音义联系及使用度上分析了宜精简和不宜精简的多音字,并提出多音字的精简应以不能辨义和冗余叠置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现代汉字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7种构形模式。统计发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汉字中,总理据度为77.13%,也就是说,四分之三强的汉字可以从理据入手,通过形义联系或形音联系使形、音、义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汉字学习中死记硬背、顾此失彼的局面,减弱汉字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右文说"源流、价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字的意义的注释方法,它的因“声”求“义”使人们看到形声字的声旁除了标音之外,还可以为字义的解释和来源作出提示,为字的形、声、义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大多忽视了这一点,本文拟从该角度对“右文说”的价值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三字经>>与汉字识字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用字 541个 ,其中见于香港小学用字表的约 4 2 7个 ,这些字最少覆盖了汉字基础知识词量中的 80 % ,对于幼童或其他初学汉语的成人 ,有重要参考价值。汉字识字有一定的规律 ,每个字都有独特的音、形、义 ,《三字经》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 ,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具备优良儿童读物所应有的条件。《三字经》编写的理念 ,对我们今天教材的编写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典释文》保存了大量的异读,这些异读从出现位置上可以分为同条异读和异条异读。按音义搭配关系可以将这些异读分为音近义别、音近义通、音近义同3类,我们发现同条异读和异条首音异读是性质差别很大的两类异读。同条异读中,音近义同占据很大比例;异条异读中,音近义别占据很大的比例。由于字形的分化,《经典释文》中的异读能直接反映形态的已经很少,研究上古汉语形态必须把异读和词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山子 《中学教育》2014,(6):26-34
本文探讨了识字的界定及识字规律的问题。本文提出,所谓识字,就是将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在识字者头脑中,建立正确、稳定和自动化的联系;提出了五条识字规律,即"权威性字形、字音和字义配对律""新旧元素交织律""语境及其意义支撑律""经验及其经验背景支撑律"和"运用反复律"。本文指出:识字教学的正确方向,是识字为识词服务,是扩展学生的词汇;积极词汇的拥有量,才是衡量识字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