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一、简析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我国著名教育家,师承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教育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和创新。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批判地吸收杜威的学说,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批判观的内涵解析知识批判观是在批判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局限性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范畴内知识传递与知识习得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知识批判观的基本主张就是,反对在教育活动中不加批判地向学生灌输或传递知识。倡导学生接受知识之前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即传递知识必须以批判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经典教学方法,在今天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遭遇种种困境,其原因与当前灌输主体、灌输对象、课堂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出现的新特征和新变化有关。游戏是打破主客对立,以自由、超越为内涵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强调参与并解放游戏者的主体精神,调动个人体验,达成共同建构知识的目标,这对摆脱灌输的困境、改进灌输的方法等具有借鉴意义。营造"游戏场",渗透"建构与解构并行的知识观"、以"游戏人"为培养目标,是游戏与灌输相结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家长和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智慧教育是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对知识的灌输上,目的在于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也就是说,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是教会学生"是",却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智慧教育则不同于传统教育,智慧教育把教育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使学生知道"是"的基础上,从而更清楚"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本文拟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进行阐述,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该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钱瑛 《考试周刊》2013,(59):192
<正>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程资源由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多年来一直未引起幼儿教育界的重视,各地的幼儿教育多拘泥于教材,只重视静态知识的灌输,忽视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将幼儿的生活与幼儿园教  相似文献   

8.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一个真正的人,不仅要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规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导学生学会文明礼仪是其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9.
包婷婷 《广西教育》2013,(29):14-15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如果脱离生活实际,仅仅将英语课堂当做纯粹语言的灌输之地,学生便无法获得学习英语的乐趣,更无法将其视为一种需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换句话说,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需要借助其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接受,从而变为自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苏岱昌 《生活教育》2012,(21):57-5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旧的课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陶行知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因此,我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灌输的概念自古有之,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理念的灌输其本质是一种"存储式教育",它有着内在的哲学和心理学依据。道德灌输是一种知识本位的德育理念,是一个教化的过程,它忽略了德育对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18):32-33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启示。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很难丰富学生的生活。本文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思考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积极寻求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践途径,努力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回归生活,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校灌输给学生更多的往往是知识、应试技巧,我们的家庭强调的常常是分数、名次、名校这些东西,与一个人在未来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和工作技能都相去甚远!生存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背景、时代变革的逼迫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存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列宁全面地、系统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无产阶级中得到迅速的传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理论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同样今天改革开放的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理论.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是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立足生活的教育,二是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高中的语文教学也是同样如此,教师的教学要贴近生活,符合生活规律,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并把它引入课堂呢?一、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陶行知强调,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要联系实  相似文献   

18.
探究精神既是一种人文精神,又是一种教育精神。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摧毁了人的精神自由,剥夺了人探究、创造的权利。因此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是让学生在学校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基本途径是"重建课堂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重建学校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常态化""重建学校文化:创造‘研究型学校文化’"。而这一切均需建立在新的教育信念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李燕 《成才之路》2012,(18):23-2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叫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我们的德育,也不能是脱离文化知识的空洞教育,只有把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文化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包括了他对自我认识的批判、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批判。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关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做到: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学会批判;正确看待教学内容,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把科学批判作为评价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