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汲取生活教育理论中丰富的营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笔者认为一要"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即语文讲读要"生活化",语文训练要"生活化",语文教育要"生活化"。二要"给生活以教育",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即日常生活"语文化",校园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2.
"绿色语文"的教学理念是个环保概念,纯天然"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绿色语文"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它是对急功近利、唯考是图的"灰色语文"的叛逆和挑战。摒弃"灰色语文"的陈旧教学观念,构建"绿色语文"的全新教学理念。构建"绿色语文"教学理念,应该特别重视"绿色"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陈翔飞 《科教文汇》2015,(1):111-113
现在中学语文教育面临着"被边缘化"、"去语文化"的尴尬处境,这种现状在语文界引起激烈的讨论。其中有着深远意义的"真语文"大讨论在全国全面展开,诸位有责任的语文人纷纷著文讨伐"假语文",倡议"真语文",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转折。本着"对症下药"的原则,本文试着从"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方面剖析中学语文教育尴尬处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其回归语文本色。笔者将从何谓语文本色、"本色语文"与"虚伪语文"的对抗、如何使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漠视语文的心态转变为注视语文,便可释然而笑了。若全社会都"关注"了语文,不仅"桃花依旧笑春风",而且我们的"绿色语文"更可在"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春风中长笑!  相似文献   

6.
正"构建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课程"是在当前语文课程核心功能失当,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师无所适从的情形下,我校语文教研组自下而上,经过反复论证而确定的语文教研主题,意在恢复语文课程熟练"运用"口头与书面语言的核心功能,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坚持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开展语文教学。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引导学生将本体性教学内容从认知、实践到迁移、运用,最终实现语文  相似文献   

7.
在一年级引入"每日一谜"的语文拓展活动,将猜谜和语文学习之间架起桥梁,在有趣的猜谜活动中播下语文的"种子",为语文学习奠基。  相似文献   

8.
北大教授陈平原说:"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他认为,语文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本文就是从这个方向出发来研究语文教学和人生的,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人的"自我发现,自我长成"这个原则,才将语文的本真教育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心理的角度,论述了陶行知思想对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以及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进一步说明现在的语文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框架,让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这一良性方向发展,让学生跳出"为考试而学习"的怪圈,立足于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完善的思维训练,形成大"语文"概念,把教书与育人视为缺一不可的神圣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真正有能力的人。同时结合个人从教经验,浅谈如何将语文教学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相似文献   

11.
以"课文"为载体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宗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将会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课文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主体地位逐年下降的关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充分展示自身的魅力,积极和学生打成一片,通过攻学生之心,让学生在爱语文教师的同时,也爱上语文,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历久弥新。语文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困惑,这时不妨再研读一遍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指导思想,往往豁然开朗,会从中找到突破语文教学新的路径。文章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想起"生活教育"、铭记"民主教育"、关注"爱的教育"三个方面,探索语文教学与陶行知思想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毒"? 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毒".这是语文老师郭初阳的判断.为了支持这一结论,他和他的伙伴们刚刚出具了一份"化验报告".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要求教师自身先具备浓厚的语文味。课前具有独到的语文眼光,净化语文课堂,是前提条件;课中洋溢浓郁的"读味"、"品味",是丰盈课堂语文味的关键环节;课余丰厚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高职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围绕"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这一根本目标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高职语文教学特色。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性、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和语言文学的工具性,不失时机地对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实践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课内外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保持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巧妙地让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让速",但提升语文素养的"道"不变。"让速不让道",能让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兼顾"适合"与"公平"。在具体教学中,怎样做到"让速不让道"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些语文教师仍把语文仅仅看作"工具",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物本"教育,重视对语文的肢解分析,强调从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到课后练习,字、词、句、篇全方位"拉网式"的教育,使文科教学"理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