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测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社会发展指标的必然结果.幸福指数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指数.为促进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幸福指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河南全省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地调查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对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检索了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出了新的幸福指数体系评价理论模型.同时,在掌握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数据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善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度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河南省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产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是在客观判断的基础上的一种心理主观体验,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内心体验的指标数值。本研究旨在考察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结构模型,在天津抽取城市居民样本438名,结构方程模型证实幸福指数由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构成,拟合指标符合测量标准,因此,基于现代幸福感理论模型进行国民幸福指标设计和问卷编制,显然是未来研究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幸福指数能用数字把主观的感受表示出来,给人以直观的印象。研究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我省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制定以人为本的相关人文关怀的政策,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安徽省城市居民持续健身的20个变量进行研究,运用因子分析理论确定了影响安徽省城市居民持续健身的4个主因子。据此提出安徽省城市居民持续健身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自身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需要建筑景观设计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借助丰富的色彩搭配、抽象的艺术造型等来展现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文化素养,从而不断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所以建筑景观设计不仅仅要做好基本的建筑景观设计工作,同时还需结合城市居民的情感需求和地方资源,深入挖掘景观设计背后的艺术内涵和特点,通过构图、造型布置、色彩搭配以及艺术理念的融入来打造更多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景观,从而引发更多城市居民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我国智慧城市的名单确立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展开,表明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衡水市情提出建设衡水智慧城市系统的思路,探讨如何为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界定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幸福指数概念、构建幸福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和对江苏8所高校调查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幸福指数,并提出提高其幸福指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1》中的有关工业和能源的数据,计算出工业分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从而区分出安徽省的高能耗产业.并在描述安徽省高耗能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耗能产业节能降耗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四个角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查阅统计年鉴测算2006-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值.接着将水资源准则层作为支持力指数,其它三个准则层作为压力指数,得到了安徽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最后根据结论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较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幸福指数测量方法中的两个主要缺点,借鉴幸福指数单测法的合理成分,由幸福分数构成幸福指数的综合指标。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生存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安全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社交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尊重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层次的幸福指数这样五个一级指标以及23个二级指标构成幸福指数的分指标。居民幸福指数统分结合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因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主观幸福感,所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不仅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和人格四个要素入手,分析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数据统计和生产函数理论,建立公路需求模型,定量地分析安徽省公路建设的发展决策和基本途径。为协调区域公路建设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苗元江所编制《综合幸福问卷》,调查405位广东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指数现状,得出总体单指标幸福感指数和分项幸福指数结果,并对幸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身心健康、物质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等5个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惠州在落实《纲要》和创建惠民之州的进程中,也将以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基于对惠州市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情况以及差异性的考察,同时对惠州市民职业幸福指数、生活幸福指数和社会幸福指数等进行分析,厘清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大力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共享、发展民主政治、加大文化投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引导健康社会心理等措施,以全面提升惠州市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界定概念、指标选择和测评方法是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的关键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对幸福感定义的侧重点有明显差异。确定城市居民幸福感测评指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需要层次论、幸福结构论和居民生活领域论。确定测评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序数排列法和等权处理法。城市居民幸福感主观指标的测评方法重点是编制问卷、抽样调查和处理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幸福"显然成为继"和谐"后的国家级词汇。综合东、西方对人类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国内外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研究,特别是心理状态和精神层面的价值观的需求和实现。本文以河南省高校外语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在各方面对幸福的追求和困惑,以期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寻,幸福感早已成为评定生活状态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对"幸福"一词一定有其独特的感受。文章以幸福感为研究基础,遵循幸福感理论的探讨——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研究——评价的实证分析这一逻辑思路,对幸福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包括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29个扩展指标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高校教师幸福感指数进行测度和检验。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商品房售价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以北京市房价增涨幅度过大的过程为例,对房价涨幅的原因以及影响,相关对策进行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256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结果未婚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已婚教师,男性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女性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公办幼儿园教师,非正式编制教师幸福指数高于正式编制教师,31~40岁教师幸福指数最高,大专学历教师幸福指数最高。结论把握农村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特征,努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这是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绿色增长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要求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采集2000—2016年安徽省地级市数据,多维度选取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包容性绿色增长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表明,安徽省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变化平稳,围绕均值小幅度波动;地区内部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指数、社会公平指数、民生福利指数、绿色生产指数以及环境保护指数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制度变迁和城镇化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