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创新型城市构建进程中,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主要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开放创新驱动、“两型”示范驱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以及综合创新驱动等六类典型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创新能力反映一个城市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的能力。城市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创新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还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在有关区域创新和城市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新的界定,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找出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分析原因,为各地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要素驱动、技术驱动和体系驱动下,协同创新会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要素驱动是技术驱动的基础,技术驱动源于要素驱动中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技术驱动又成为支撑体系驱动的基础。利用哈肯模型,分2000-2010年和2011-2018年两个阶段,对珠三角城市群9个城市19年间协同创新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协同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由要素驱动转换为技术驱动,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效率成为驱动协同创新的主要动力,深圳和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过程中起重要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驱动主体要素、创新驱动发展投入要素、创新驱动发展产出要素、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要素等4个方面构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加权关联法评价全国31个省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分析北京、陕西、江苏、浙江与江苏等5个创新型省市的创新驱动要素差异,最后分析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关键要素并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遵循针对性、系统性、客观性等原则,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评价体系。基于熵值赋权综合评价法,利用2003-2017《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30个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发展路径。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省份之间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创新要素由分散发展到协同演进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分散发展、数量扩张、质量提升和协同演进四个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的发展动力和集聚特点。  相似文献   

6.
将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水平的评价划分为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影响四个要素维度,选取了20个指标,通过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具体指标构建了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线性综合评价模型,比较分析了京沪深三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及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河流域42个城市为样本区域,探讨两系统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进行综合水平评价,按照城市耦合协调度对42个城市进行城市群聚类,考察各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差异.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与创新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其中上游除内蒙古以外的其它省区城市创新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中游各市经济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下游河南省各市经济与创新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但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创新发展水平较低.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城市群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为黄河流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及分类特征和科技创新要素企业转移的系统机理,建立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集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相对熵原理的组合赋权法综合评价江苏13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水平和集聚效益,分析二者评价值及评价值对比关系并提出改善区域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内在的路径和模式。上海和深圳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典范,在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构建完整的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对两市的城市创新战略和驱动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可以为国内其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协同合作的视角,建立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进而构建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五个要素:综合经济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社会和谐、城际基础设施共享度、城际间分工与协作,共涵盖指标64项,最后对长三角25个城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产出、科技创新驱动效益、科技创新驱动资源、科技创新驱动支撑等4个子系统创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修正G1法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及可拓综合评价方法,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视角,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法对福州市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6年间福州市的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低、科技服务水平较差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方式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一样.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和特征刻画,据此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要素驱动、质量驱动、创新驱动、网络驱动四个阶段,建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定量判定.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要素与外部动力要素,揭示诸动力要素驱动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运行方式。从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两个方面,构建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动力水平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变阶段,推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效率,也是协调区域发展的关键.利用2014—2018年相关数据,采用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于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及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依据创新效率评价矩阵将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创新效率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开封、洛阳、南阳、安阳等19个城市为低综合效率、低全要素生产效率类型;许昌、漯河、新乡、邢台等8个城市为高综合效率、低全要素生产效率类型;阜阳、亳州、淮北等3个城市为低综合效率、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类型.通过加强政府对创新研发的财力、人力资本和物力投入,加强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倾向性政策,丰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6年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截面数据,运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四个方面对各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该年度各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以期为提高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高者基本集中于东部地区,而较低者基本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的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高,而甘肃、贵州和黑龙江等地区较低,反映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且一般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也较强。  相似文献   

16.
王娜 《科学与管理》2020,40(4):25-32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经济发展也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山东省创新驱动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7年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前后耦合协调程度存在阶段性变化,尽管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二者较好地维持了耦合发展,但尚未形成同步协调的发展趋势,仍需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促进成果转化、调整经济结构等措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反哺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综合评价体系,是合理评价地方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定量评价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完成度,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以鞍山为例,选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创新驱动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用来监测鞍山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进程,衡量转型升级的发展成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升物流业创新水平是当下加速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创新驱动内涵,结合物流业功能和属性,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环境基础和经济效益五方面建立物流业创新驱动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物流业创新驱动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物流业创新水平评估、相关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创新能力是指城市创新体系中各要素和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整体能力,是一个城市知识、技术发展的综合反映.本文利用HCA方法,对山东省十七地市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这对于知识经济下制定山东省城市创新发展战略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叶晓倩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75-1384
基于舒适物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3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综合吸引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各城市在不同维度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优势组合。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区位条件,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政策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