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双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双音词的构词形式及语义特征对《晏子春秋》中的偏正式双音词做描写性的研究,以总结《晏子春秋》偏正式双音词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语》双音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双音词少,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单音词少,双音词多。汉语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大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本文对《论语》的双音词进行专题研究,统计总结双音词的数量及其分布.双音词的构成方式、结构分类以及双音词的词类,并对有关词双音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说文》同训词中的单音同义词为后代的同义双音词的语素提供了较为原始的单音同义词聚合体,客观上为同义双音词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考察依据。对《说文》同训词中所涉及的发展为后代同义双音词的单音同义词作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同义双音词的语素在同义方式上和语义结构方式上都与单音同义词有对应关系,从而探寻出同义双音词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4.
《释名》共有874个联合式双音词。联合式是《释名》最重要的双音词结构方式。从词性、语义、词序等角度观簪,《释名》联合式双音词呈现出一定特点,透露出汉语双音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5.
并列式双音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种典型结构类型。在现代汉语高频并列式双音词中,参与构词的两个语素义在词义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相同,而是存在着隐显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类型的并列式双音词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6.
刘扬 《文教资料》2011,(20):18-19
词汇化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现代汉语中许多双音词都是由单音词组合凝固而成的,其中近义联合的构成方式是双音词主要构成方式之一。本文探究"快乐"的演变过程,试找出近义联合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并列双音词来源于同形短语,但就同叉并列双音词而言,其形成并没有经过一个短语的阶段,而是在浞语词汇双音化的驱动下,在并列构词的类推作用下,通过同义联想并联两个同义单音词实现的。文章主要讨论同叉并列双音词的构成条件、构成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词序对汉语词汇,尤其是同素异序双音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是对同素异序双音词"感伤"与"伤感"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就语法结构来说,汉语中的双音词大致可分为“主谓”、“动宾”、“偏正”、“联合”四大类型。类别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双音词两个词素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语法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相异,又使得每种类型的双音词各有其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类型的种种独特之所在。本文试以古汉语为材料,从可以反映联合式双音词某些“个性”的有关方面,对古汉语联合式双音词作一番粗浅的分析,并企图以此从一个侧面去探求联合式双音词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陈希伦  刘冬冰 《文教资料》2013,(24):24-25,30
汉语词汇经历了一个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列式双音词作为较为能产的一类复音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语音、联合式句法和训诂、文化等角度论述并列式双音词产生的内外机制,以期对汉语双音词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敏春芳 《家教指南》2007,(3):107-111
本文通过对"同素异序"双音词表意特征的训释,展现了敦煌愿文部分双音词的构成方式、表意特点及其对汉语词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传统语言学中,训诂学首先崛起,通释语义和随文释义的著作异常丰富,留下的故训资料极为珍贵。这些故训从一个侧面记录和保存了古代文献语言的情况。研究这些故训,可以发掘汉语发展的一些规律。训诂和构词有区别又有联系。训诂在于解释语义,构词是使单音合成复音词,尤其是合成双音词。双音词有各种结构,而训诂最活跃的是促成并列双音词的产生。并列双音词的产生又使语义的解释趋于明确。但是,如辨别不清双音词结构,又会造成训诂上的谬误。本文试图利用故训资料来考察一下训诂与构词关系以及有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社会的载体,必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中大量双音词的出现正是这一发展产生的结果。本文意在简单介绍目前学术界关于汉语双音词发展动因的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词汇中处所类双音词的转喻现象。这类词的词义实际所指的目标概念是用与之具有相关关系的源概念来表示的,我们称之为转喻现象。论文应用转喻理论对处所类转喻双音词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这类词的转喻条件和文化内涵,进而探究处所类双音词转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模式[1]。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双音词的偏旁类化具有其必然性。类化了偏旁的双音词不全具有积极作用,有的还有消极作用。应该对类化了偏旁的那些双音词做出全面的统计,从实际效果上区分出两种情况,从中总结出正反两个方面经验,这对于汉语词汇的规范化、联绵词与合成词的区分、字词的信息化处理,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书》复音词中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史书中,沈约所撰《宋书》的语料价值很高.颇具代表性。东晋六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的一个重要的增长期,以《宋书》为专书进行双音词专题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复音词来源的角度对《宋书》中的50个“古语词”逐一考释,足以说明这是中古汉语献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双音词成分(语素或音节)既有历时变化也有共时变化。汉语双音词成分的共时变化有形体变化、位置变化、数量变化、语音变化、意义变化等五个方面。文章对五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指明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诗》毛传单音词经过双音化,到郑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受同步引申的影响,双音化之后的词以并列式双音词为主。次序不固定是双音新词的特点之一。划分并列式双音词,需要多参照一些标准。  相似文献   

19.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就拿我们日常所用的成语来说,古代汉语的词义及语法特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结合成语,学习古代汉语,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古今词义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即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许多古代单音词的词义到了现代,只成为双音词的一个词素了。如古代“顾”的“回头看”义只保存在现代双音词“回顾”  相似文献   

20.
《汉书》应劭注双音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应劭注双音词有单纯词、重言词和合成词三类。语法造词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凡是现代汉语里有的构词方式,在《汉书》应劭注里大都具备,但发展不平衡。应劭时代,汉语双音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