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旅游文本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诸如增补信息、删减法、音译加注释、文化释义、改写等必要的方法进行文化补偿。译者需要谨慎地对待原文本中的文化缺省,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其进行文化补偿,架起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缺省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这是翻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许多译论家从文化角度入手进行翻译研究,并提出了翻译中的文化补偿思想,采取了适当的策略对缺省信息进行文化补偿,从而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本文以许渊冲的《以创补失论》及其英译《峨眉山月歌》为例,初步探讨许渊冲的文化补偿思想.  相似文献   

3.
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渗透着浓郁文化气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对所缺省的习语文化进行补偿。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习语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的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交流达到最佳程度,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想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作者艺术动机的视角探讨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很有价值。翻译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洞察作者运用文化缺省成分所隐含的艺术动机和美学创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正确的文化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文化补偿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文化视阈下,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差异,英语文本的可译性受到较大限制。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是翻译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译者需要审慎地对待原文的文化信息,采取适当的策略对文化缺省信息进行文化补偿,从而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异质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文化缺省及其在翻译中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缺省指的是同一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省略的化背景知识。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化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译作为化的使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读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化。音译加注、直译加注、释义和归化的翻译手段可以起到重构化缺省中的作用,但它们各自又都有自身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将学评论家的视线引向了学三环节中的读,重新认识了读在学意义的再实现中的主体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接受的角度看,译翻译的只是他头脑中的本,即是译和本对话、达到视域融合的结果。译对本未定因素和空白的具体化,是语符—意象化中译再创造的根源。另一方面,译不同于普通读,他必须向译读传达原的意义,此时译语本的隐含读作用于译语言符号的选择。意象—语符化过程实际上是译创造性运用译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翻译时译不仅要从原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同时还要从译语化语境着眼.将原信息重新表达为译读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相似文献   

9.
文化缺省是诗歌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诗歌翻译的特点决定了在译文中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的重要性。关联理论提供了一种处理文化缺省问题的途径,即:翻译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直接翻译是由Gutt提出的如何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的一种翻译理念。通过找出原文中的语义、句法和语音交际线索,译者可以在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诗歌原文本的特征,解决诗歌原文中文化缺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缺省,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简便,作者省略了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缺省体现了交际的经济性原则。翻译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缺省,势必会给译文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译者从认知理解角度出发,在原语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搭建桥梁,建立最佳关联,进行合适的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的存在妨碍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归纳和说明杨宪益、戴乃迭两位译者针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对此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2.
交际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同一文化机制里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文化铁省很可能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导致误读或理解障碍。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译语中采取必要的连贯策略,使读者对语篇作出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本中隐含的文本空白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林语堂对于诗词中隐含的文本空白的美学效果有充分的认识。在其译作之中,林语堂通过对应原诗简洁的语言,再现原诗中生动的意象,以及重构原诗中含蓄的意蕴,从而保留了原诗中的空白效果,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使得译文呈现出含蓄隽永的美感,让读者获得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喜欢在诗词中留白,翻译这些空白的方法分为隐译法和显译法。从认知的角度看,这些空白是文本的语言符号所激活框架的空位,而空白的填充值则是框架空位的默认值,这些默认值使得看似没联系的文本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连贯关系,读者因为拥有框架并能够调用框架空位的默认值填补空白而获得文本意义。隐译就是保留文本空白,让译入语读者调用框架空位的默认值填补框架空位获取意义;显译就是明示框架空位的默认值,显示框架内所隐含的意义。译者采用隐译或显译的标准是所使用的译入语语言符号足以激活理解文本所需要的框架和默认值。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交流角度研究注释法在翻译中的使用场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化交流角度探讨注释法在翻译中的十大使用场合:为专用名词提供附加的文化信息,保留原语的形象表示法,处理译语中的文化空缺现象,解释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文字游戏提供文化信息,为典故提供文化信息,解释文化信息过载的译语句子,为译语读者提供文化背景以加深译语读者的理解,指出本身语意不清的原语句子,翻译原文中用第三语言写的词、词组成或句子。  相似文献   

16.
公示语具有警示、告知及宣传三种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英汉双语公示语。但其英译立足于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英文译文存在许多问题。以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示语的英文译文首先要以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要符合原文本的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特征、表达习惯及约定俗成的规范表达.便于译文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文化预设是沉淀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宏观上也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Nord提出了翻译功能为主导的文本分析模式,预设性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基于Nord关于文本功能,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不同所产生的问题的论述,结合文化预设的例子,讨论分析Nord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对文化预设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缺省意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与其读者具有的共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一种常见的但是易被忽略的现象,对于不具备与作者共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翻译补偿处理文化缺省.本文从文化缺省的现象出发,分别讨论其概念与功能,并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研究相应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文化缺省不仅是两种语言、相关文化表面所呈现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推理的问题。本文以《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连贯重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