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案例一 《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境,学生一般难以理解,为什么远远看去地上一片绿色,而走到近处却看不清楚呢?为借助生活积累帮助理解,一教师这样引导:  相似文献   

2.
【教字案例】片段一《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境,学生一般难以理解,为什么远远看去地上一片绿色,而走到近处却看不清楚呢?为借助生活积累帮助理解,一教师这样引导:师:读了“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问:古诗《早春》中有这样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教学参考书上对“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思是这样讲的:小草发芽,远远望去是一片浅绿的颜色,可是走到跟前却看不分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4.
甲:韩愈的《早春》,我钻研了好几遍,可是还有些问题搞不清楚。比如说,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按照常理应该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楚,怎么会“草色遥看近却无”呢?乙:请注意这儿说的是“草色”。“近却无”不是看不到草芽儿,而是看不到草芽儿泛出的青绿色。在春寒料峭的时节,人们还看不到春天到来的迹象。但经过一场滋润的小雨,野草便从地里钻出了嫩芽儿。你站在远处,可以看到一片淡淡的、似有若无的  相似文献   

5.
古诗《早春》(省编12册)中的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教学中是个难点。教学时我没有“包打天下”,而是因势利导,驱使学生展开联想,启发他们从类比体验的思考中悟出诗意。我问:“为什么早春的草色抬头远看是一片嫩绿,而低头俯视却似乎看不到呢?”问题提出后,从表面看,学生似乎一时被“蒙”住了,然而实际上每个同学的思维都处在激烈的活动之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诗句的确切含义,我进而启发道:“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类似现象呀?”这一下,教室里可沸腾起来了。一位学生抢先说:“老师,  相似文献   

6.
诗作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或者突出某个内容,或者调和音节,特地调换句子词语的习惯次序。这种倒装的句式在古诗中常常见到。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有不少诗句就是倒装句,现择取几例,仅供教学时参考: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草色遥看”是“遥看草色”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草色”,把它放在“遥看”之前。译为现代汉语是:远看嫩草呈现绿色,近看却好像没有。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客愁新”是“客新愁”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愁”的“新”,把“新”置于“愁”的后面,这样一倒装,不仅强调了“愁”的“新”,而且调和了诗句的音…  相似文献   

7.
《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生:由这一句诗,我想起了这活的联系,巧妙地把生活引进课一句的意境, 学生一般较难理么一个画面。去年冬天的一天, 堂,引导学生凭借生活中的相似解。为什么小草远远看去一片绿我去外婆家,她所在的镇正在搞情境来感悟诗句意境。色,走到近处却看不清楚呢?为帮水利建设。老远一看,工地上除 研究表明,阅读主体的直接助学生理解,教师进行了这样的了人外,还有就是旗帜多,简直就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产生引导: 是旗帜的海洋。我想怎么有这么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理师:知道“…  相似文献   

8.
学敏: 还记得吗?中学时代,我们漫步校园,常常争论什么最“美”:你说,绒球般叽叽鸣叫的小鸡、憨态可掬的小熊多美、多可爱!我说,“小荷才露尖尖角”、“草色遥看近却无”不是更好看吗?……我们曾憧憬着美的事业:你  相似文献   

9.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9-I0009
谁不期待那“喷薄东方染彩霞”的初升朝日?谁不渴望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惊喜?谁不讨厌那“草色烟光残照里”的日暮黯然?  相似文献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似文献   

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的原野上依稀点缀着,些嫩绿,确有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味。但不知为什么,我的目光却集中到了不远处的一小块白色上了。走近,我才发现这是一小块砂石地。大约这里是这片原野上最贫瘠的地方了,混杂在一起的石子和黄砂  相似文献   

12.
我们来听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韩愈对早春的草色观察得十分细致:草因雨而绿,遥看时.地面上浮起一层浅浅绿色:近观时.绿色并不惹眼,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早春景物的特征.诗人捕捉得多么准确:这首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得多么精彩。可见.写景物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3.
远近焦距     
《中国高校招生》2009,(5):59-59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行七言,无尽意味。远看草色欣然,近看却是一片惘然。这不即使人生世事吗?跳出者欣然,纠缠着惘然。  相似文献   

14.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爱读书,闲暇时取一本书来欣赏,四季尽融其中。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春风柔和,随手拈一本书走出家门,楼前的草坪破土而出,淡淡的嫩绿似有似无,不禁让我想起了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坐在草坪上,翻看着书,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相似文献   

15.
古诗《早春》(六年制十二册)中有这样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生动传神之笔,描绘出了“春雨滋润下,小草刚刚发芽,远看一片绿色,近看却不分明”这一独具早春特色的美景图。如果没有平日的细致观察作基础,就很难体味出诗人所描绘的美妙的意境。而小学生的观察无目的、无准备,往往抓不到事物要领,把握  相似文献   

16.
寻春     
编者推荐:朋友,在你的眼中,春该是怎样的一幅模样呢?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空灵,还是涌动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请欣赏作家韩少华笔下的《寻春》。  相似文献   

17.
    
请以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就能欣赏  相似文献   

18.
春雨潇潇     
春雨绵绵,果然不假,一下就没个完。细雨如珠帘,从天上悬挂下来,如薄纱一般,风儿一拂,飘起一角,露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绿意。但到近处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即使有,也不过疏疏的几棵小草。恰如韩愈在诗中说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相似文献   

19.
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一次次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中,发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我们不禁追问:我们做了很多,为什么学生在热闹的口语交际中收获的不如想像的那样丰盈?口语交际离新课标究竟有多远?基于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1,(7):24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才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