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前些日子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些课,有两节试验课是得到大多数听课者肯定的,理由是这两节课都一反“注入式”,而采用了讨论式教法,课堂气氛浓,学生活动多,等等。笔者无意否定试验者的探索精神,但对于讨论式教法倒也另有一点感想,愿借此一隅,就正于方家。先简单说一下课例。一节课教的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具体教学步骤恕不赘述。只记得,每逢有问题要讨论,教师但说一声:“下面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便三五成组,嘤嘤嗡嗡地讨论起来。可讨论的是什么,如何讨论的,笔者听不清,想来教者也未必听得清。待教师说一声“停”,讨论便戛然而止。另一节课教的是都德的《柏林之围》,整个教学设计以讨论问题为主,讨论的重点是儒夫上校是不是爱国主义者。学  相似文献   

2.
好课之我见     
最近,我上了一节公开课,选的课文是高一第二册里的《庄周买水》。上罢之后,评课老师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课上得好,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另一种意见恰恰相反,认为不是一节好课,理由是整堂课的许多环节是为迎合评课人口味而设计的,是在做表面文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中评不中用”的课不应该是好课。这样一来就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一节“质数与合数”的复习课,教者设计的结尾新颖、有趣,可谓别具一格。 在进行了几个层次的练习后,课已接近尾声,学生也显出了一些疲劳。  相似文献   

4.
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两处有意蕴的“点睛”之笔,这往往是理解和领会全文的关键,人们常称之为“文眼”。笔者认为,课也应该有“课眼”。一堂课,如果没有“课眼”,就如同一幅肖像画没有画上眼睛,顿然没有了灵性。 一、“课眼”是学生学习的疑点,却往往是教者的盲点 常听到一些课,从环节上分析,可谓中规中矩,但总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5.
吕琨  郭妍 《天津教育》2000,(4):41-42
讲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对这种课型的课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与败。讲读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活动。在讲读课上,它们之间活动的恰当、和谐是提高讲读课质量的关键。 要想使讲读教学中的“教”和“学”达到辩证的统一,首要的就是把课教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一文中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  相似文献   

6.
指导研讨     
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学生研讨气氛是否浓,如果研讨气氛浓,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说明教师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研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研讨活动组织得好,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触发灵感,强化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水的压力》一课,教师设计三个层次的“吹泡泡”活动,重点指导学生用蒙着橡皮膜的漏斗“吹泡泡”。在学生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  相似文献   

7.
入选理由:教师在讨论中应用了头脑风暴式讨论,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益。教学目标的设计新世纪英语高二教材中有一单元“Enjoy the Classics”,围绕这一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复习拓展教学课。在这节课中,我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分析《火烧赤壁》时,说曹操看到黄盖假投降的小船乘风而来,“顿时喜形于色”,“骄恣之心溢于言表”。分析得可谓中肯,但小学生们却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教者没有因材施教,在小学生面前运用的教学语言极不恰当。尽管这位教师钻研教材颇有见地,课堂设计也颇有特色,但“深入”没有“浅出”,学生不能接受;所以,“深”也就有了“瞎子点灯白费蜡”之嫌。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设计巧妙、视野开阔,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居高临下把握数学”的理念,尤其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华老师进退自如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一、欲擒故纵,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始,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计算器图片,让学生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兴奋地回答“:会!”这时,华老师故作惊讶状:“你们都会了,用不着我教了?来看看这几道题,你们会用计算器做吗?”接着出示了三道计算题。设计这三道计算题,华老师可谓煞费苦心。第一题是57734+7698,用计算器即可直接…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底,笔者有幸参加由邵阳市教育局承办的首届“小语文新课程、多课型教学观摩活”,在受益匪浅之际,也滋生了挑刺”的冲动。纵观四堂识字课:教者在情境置、媒体运用等方面可谓精搭巧。然而在写字教学环节上却存在硬伤:教学时间太短,方法指导不,师生动笔太少。课堂教学给人的觉如同蜻蜓点水,一划而过。教学时间太短。笔者做过时间记,写字教学全过程没有超过5分,要在5分钟内教学生写好那些该好的字,恐怕再高明的书法大师也有“望字兴叹”了。实践证明,一轮实有效的写字训练至少不应少于分钟,特别是对还拿不稳笔的低年学生来说,更不能草…  相似文献   

11.
一于永正老师上的古诗《草》是一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是古诗教学中的一朵奇葩。李伯棠老师称之为“一件教学艺术的珍品”,高林生老师称之为“古诗教学之中的精品”,如果让我说,我会称之为“古诗教学中的极品”。于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寓庄于谐,寓教于嬉,奇思妙想,有情有趣”,可谓精彩之至。但为课锦上添花的还有学生的精彩。于老师让学生联系第四句想一想边教边悟2003年第10期当代教育科学“烧不尽”的意思,学生灵机一动,说是“地下的草根没有烧着”。于老师表示赞同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作为地面,又在地下画了草根表示“烧不尽…  相似文献   

12.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发现问題和解决问题。讨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授课过程中,由教师适时地提出恰当的问题,设计讨论题,让学生举手发言。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回答,再让发言的学生讲清自己这样回答的理由,互相争论,通过争论,让全班学生对问題都得到比较完整的认识。例如,一教师教“分数的意义”时,要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而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既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普鲁士士…  相似文献   

14.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领导、同行或评委面前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某一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因为“说课”不仅要涉及到一堂课怎么教,而且还涉及到这样教的理由,因此“说课”是保证教学科学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省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别人“怎么教”——经典案例聚焦 “圆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名师都用过这节课来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后起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因此,有关这一内容的课例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功能体的双向交流活动来完成的。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是主导方面。“主导”如何“导”?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方法,即“四步主导法”。一、诱导法──诱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性。引发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激情,或以对比,或以故事……尤其是新课学习前诱发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应该精心设计“课前导语”。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写的《春》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前导语”的:“同学们,现在已…  相似文献   

17.
《荔枝蜜》一课运用的是导悟式教学模式,其教学录像课曾获全国首届素质教学优秀录像课一等奖。执教的海城市西四中学龚俊杰老师,其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导悟式教学模式“教贵引导,学贵领悟”的教学思想和“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媒介,导悟结合”的教...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理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其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技能。而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则需要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需要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这种课堂艺术也体现在课前导入的方法上。成功导课就成了教学者的追求。教学“为创造性而教”.新课的导人也应该是“为创造性而导”.下面就谈谈导人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期我听了一节教研课,课题是《普罗米修斯盗火》。执教老师善于动脑筋,他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三大块,课前就在黑板上揭示出来了。这三大块分别是:话题:假如人类没有火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问题: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显然,这样一来,这节课就显得目的明确,而且重点突出。课中,教者使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因而整节课显得条理清楚,重点明确。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新意。课始,教者就抛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而释题扣住一个“盗”字。接着,重点放在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上。在听课的时候,我发现了如下问题:一、关于读书与交流当老师布…  相似文献   

20.
齐俊芳 《学周刊C版》2014,(4):119-119
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兵带兵,兵教兵”,回顾一年来的教学生活,望着可喜的成绩,我不得不说这么好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兵带兵,兵教兵”。那么,如何用好学生之间的“兵带兵,兵教兵”呢?本文总结了适合本班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